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29.12.2014  10:38

杜丽娘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400年前汤显祖借笔下《牡丹亭》杜小姐之口,唱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400年后,当全国七大昆剧院团相聚北京带来七个不同版本的昆剧《牡丹亭》时,估计汤显祖也颇为欣慰——这600年“载歌载舞,至情至性”的昆曲,在这个追求速度的速食年代,居然焕发出了新芽,好一片的春色满园。

七大昆剧院团空前齐聚北京

12月13日至26日,由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工程办公室与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名家传戏——2014全国昆曲《牡丹亭》传承汇报演出”,在北京掀起了好大一阵骚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湖南省昆剧团、上海昆剧团、浙江永嘉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和浙江昆剧团七大昆曲院团,在北京分别带来了南昆版、天香版、典藏版、永嘉版、大都版、青春版和御庭版七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

这是中国昆曲界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说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也不为过。”承办方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感慨地说。不得不说,这场声势浩大的《牡丹亭》汇演,的确在圈内造成了巨大的轰动——除了七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之外,负责开幕的是一出大师版的演出。18位70岁以上的昆曲“熊猫”,联袂带来了两个晚上上下本的《牡丹亭》。而这两场演出,也创下了开票两小时就全部售罄的纪录。

至于凭借“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浙江昆剧团,除了在大师版中派出“巾生魁首”汪世瑜和“盛字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奉梅演绎“拾画叫画”和“写真”两折戏之外,还在12月26日作为本次汇演的压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带来了新近创排的御庭版《牡丹亭》。

七个版本《牡丹亭》各有千秋

很高兴看见剧场里的青丝比白发多,观众带着仰慕之心,完全是发自内心地买票走进剧场。什么是市场,市场是不靠组织运作,观众就能自发来看的演出。”在周末刚结束的总结会议上,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赞许地说。为什么年轻观众喜欢《牡丹亭》,大概王力宏在流行歌曲《在梅边》里的唱词能解释这一切:“四百年的流传,我只能说赞,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是啊,只有在《牡丹亭》里,才会有柳梦梅和杜丽娘这般浪漫的爱情。昆曲义工白先勇说:“每个人心中都暗藏一首情诗”,而老艺术家汪世瑜则解读为,在这个速食爱情的时代,有谁不渴望一段可以为对方生生死死的爱情呢。

当然,《牡丹亭》自有她的情趣在。妙龄少女杜丽娘思春而死,化成鬼魂与情郎相会。地府判官也惊叹她的美貌,只是碍于天条不能私自收押为夫人。书生柳梦梅原是个打秋风的主,光对着一幅画像就能意淫半天。不会生孩子的石道姑碍于大鼻子夫婿的子嗣问题,不能满足云腾治雨,这才退位让国当了道姑。种种小情节,着实有烟火气,却偏偏用昆曲这种雅致的水磨腔来呈现。

而这次上演的七个版本,也各有千秋。比如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南昆版”,是“昆旦祭酒”张继青的演出版本,此版被公认为具有朴实、尊重传统,唱腔优美,表演细腻等特点。湖南省昆剧团的天香版《牡丹亭》,是由昆曲大师俞振飞和言慧珠以及传字辈老师共同完成,并传承给张洵澎和蔡正仁,从1958年一直到现在。至于上海昆剧团的典藏版《牡丹亭》,最早可以追朔到上昆的首任团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自他开始,便有了与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合作的电影《牡丹亭-游园惊梦》。而后,在1957年,他与言慧珠合作了八折全剧《牡丹亭》,该剧由苏雪安执笔改编,并由“”字辈老师和当时的昆大班学生担任主配。这就是后人称为“俞言版”的《牡丹亭》,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个整理改编的大型传统剧目,现已成为上昆的保留剧目。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特派记者 张玫发自北京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