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这样生产“平安”这一最大公共产品

27.10.2015  11:45

网格员选手演讲

巡防队员整装待发

潮鸣街道知足弄社区“和事佬”为居民调解纠纷

  网格“蜘蛛侠”织就了一张力保一方平安的“安全网”,4984名保安参与群防群治让辖区治安防控有了“千里眼”,实战练就的“金牌调解员”成为了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的“救火兵”……
  近年来,下城区坚持大投入、大防控、实现大平安。该区着力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抓实抓好“平安报表”,不断激活基层“平安细胞”,筑牢平安根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逐年提升。据悉,下城区已经连续十年获得了省级平安区称号,积“小安”为“大安”的平安创建理念已融入下城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之中。
  
   四防四化” 大投入护平安
  下城区作为老城区和中心城区,近几年,重点围绕基层治安防控问题,加大硬件设施、防控队伍的建设,全面深化以人防网格化、物防智能化、技防信息化、心防大众化“四防四化”为重点的社会治安大防控行动。
  从2005年在全市第一个成立区级平安巡防支队以来,下城区依靠专业力量、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巡防工作,织密人防网络,目前,全区共有平安巡防队员达12400余人。
  提起群防群治,相信大家对北京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一定不感到陌生。在下城区,也有一支这样的队伍——下城“保安小哥”。这支由服务于600余家下城楼宇社区内企业的4984名保安人员组成的网格信息员队伍,是协助下城警方和政法综治部门维护社会平安,参与群防群治的志愿者。
  保安人员在日常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即时报送到下城区社会治理信息采集中心。如3月19日武林银泰一男子坠楼,商场保安第一时间就向区信息采集中心报送了基本情况。除了保安,下城积极发展物业员工、保洁员、煤气抄表员、送奶工、泊车员等治安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全区社会信息员队伍。
  下城区的北部街道外来流动人员比较多,人员构成复杂, 容易发生治安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入室偷盗。据悉,下城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安装和改造提升监控探头,并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到今年年底全区监控探头将达到5000个以上,最大限度消除监控盲区。在北部街道撤村建居小区重点推广的智能门禁监控系统,也已纳入到区财政的经费补贴范围。
  
   网格“蜘蛛侠” 大防控守平安
  有这样一群人,小到屋顶漏水、邻里纠纷的调解,大到治安信息的及时报送、重大案件的协助侦破,他们用一份默默坚守的情怀,共同构筑起了杭州下城这个繁华美丽中央商务区的平安梦!他们是活跃在全区74个社区281个网格里的网格员们,被下城居民群众形象地称为“平民蜘蛛侠”。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下城区基层治理“一张网”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完善。截至目前,全区共划分平安网格281个。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一名网格服务管理员以及若干名其他服务人员,网格员涵盖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楼道支部书记、小组长、人民调解员、团队负责人,还有辖区共建单位的负责人。这些网格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在基层岗位上充分发挥着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管理员、服务员的作用。
  最近,武林街道安吉社区在居民公约的修订制订过程中,第三网格和乐苑小区的居民公约内出现了这样一个条款:本小区的房屋不用于群租、加工、仓储、办公场所使用。网格员们挨家挨户上门征求了邻居们的意见建议并获得一致通过。现在,尽心尽职的网格员们时刻关注着中介公司动态信息,一旦发现小区的出租信息立即进行联动协调。不久前,在获知楼下的住户要出租的消息后,网格员詹阿姨向工作繁忙的房东主动请缨,让中介看房直接联系她,帮助其把好租户关,从而在源头上杜绝房屋群租等现象。至今为止,和乐苑无一户房屋用于群租、加工、仓储、办公。
  下城区围绕网格化管理,坚持把人、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和公共资源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的范畴,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网格“蜘蛛侠”们摸、排、查、治,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项目化”的社区服务,让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枫桥经济”城市版 大调解促平安
  “老李调解室”、“三和交流室”、“市场调委会”……在下城区,这些社区居民耳熟能详的名字,均是人民调解工作在长期服务群众过程中树立起来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根据中心城区的特点,下城区逐步构建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为补充的全维度调解体系,形成了以“传统调解组织为基础、联合调解组织为配套、专业调解组织为中坚、草根调解组织为特色”的“四位一体”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网络,开创了“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的全新实践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了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85个,和事佬协会80余个,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5000余件。下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逼仄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随处可见油腻裸露的电线、随意堆放的杂物和肮脏破旧的灶台,难闻的异味充斥其中。这便是去年9月份前的皇亲苑地下室状况,它被认为是市中心规模较大的地下群租房和潜伏在居民身边的巨大消防隐患。2014年9月,“清退皇亲苑地下室租户”被列入全区“三改一拆”工作重点项目。“刚一开始,我没打算搬。前面整治了这么多次都没解决,凭什么这次要搬出去?”租户陈大姐如是说。而事实上,从去年9月19日开始制定整治方案,至12月15日最后一户地下住户搬离,下城区仅用87天时间,就解决了困扰皇亲苑居民长达17年的问题。其中,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功不可没。
  “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整治经验,靠街道、行政执法等部门出面沟通,租客抵触情绪肯定大。请有专业知识的调解人员作为第三方,上门做沟通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天水街道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