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人力社保服务想百姓所想

23.06.2015  13:24

  

服务大厅。

 

自助服务系统。

 

仲裁庭。 

  “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我们就想排队快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优一点。”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人力社保业务面广事多,如何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下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逛街购物讲究客户体验一样,人力社保服务也要讲究办事体验。在2015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升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办事体验被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下城提升人力社保 “服务体验”的诀窍在于用好“三招”:第一招是锻炼一支业务精、反应快、态度好的窗口人员队伍,让来办事的人感受到便捷高效;第二招是找帮手,让一批行家里手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来;第三招则是盘活社会资源,发挥各自所长,提高服务性价比。
  
   90%社保窗口业务当场办结
  一大早,陈先生带着一叠资料来到下城区人力社保局三楼办事大厅,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陈先生递交了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登记表》,工作人员仔细审核了一番后,随即在电脑上飞快输入,3分钟左右时间,企业社保登记工作就完成了。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将崭新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正本、副本交到了陈先生手上。
  “真是没想到这么快。我来之前还特地到网上查了一下,说是办理社保登记要十五个工作日,没想到当场就拿到了。
  陈先生离开前,工作人员还建议他去开通网上办事,以后员工的新增减少、个人权益信息申报、单位基本信息修改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减少来回奔波之苦。
  据悉,下城区参保企业已达25457家,参保人数超过21万人。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参保对象,多年来下城区社险办始终坚持“一窗式”办公,10个服务窗口除1个咨询窗口外,其余均为综合业务窗口,任何一个窗口都可办理全部社保事项,而且90%的业务可以当场办结。
  “我们这里的规矩就是,当场办,当日清。”说这话的正是刚才给陈先生办业务的工作人员。
  高效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付出。社险办负责人坦言道:“在社险部门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遇到高峰期的时候,一天的业务量可能有五六百笔,即便是这样的工作强度,我们依然要求当场办、当日清,决不把业务拖到第二天。
  在简政放权、提速增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社保业务下延至街道、拓展到网上。比如仅企业职工新增减少一项,今年1—5月下城区社险办共审核了85630条,其中网上审核73259条,比例超过85%。
  
   政府购买服务助力劳动仲裁
  近日,一场关于离职员工向公司索取销售奖金的劳动纠纷案件在下城区仲裁院开庭,担任庭审工作的是兼职仲裁员小骈。经过申诉、答辩、当庭调查等环节,双方均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在小骈的耐心劝说下,当事双方同意以调解方式解决,最终涉事公司同意向申请人支付奖金5000元。20分钟后,小骈打印好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按手印,一场劳动纠纷顺利化解。
  据下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介绍,2014年全区劳动仲裁案件数量达550件,而专职仲裁员只有4名,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兼职仲裁员成为下城区劳动仲裁工作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全区兼职仲裁员有15名,他们中有的是街道劳动纠纷调解员,有的是法律工作者,还有的是职业律师。
  据小骈介绍说,他是一名企业的法律工作者,平时在企业里也需要调解劳资纠纷,所以仲裁工作“上手”比较快。从去年10月开始担任兼职仲裁员以来,几乎每周都要花3—4个半天来处理案子,处理完毕的案子已经有二十余件了。现在从文书制作到庭审、结案,他都可以独立完成。
  据悉,兼职仲裁员上岗前要接受系统培训并取得《兼职仲裁员证》,还有专职仲裁员帮带3—6个月,培养兼职仲裁员独立办案能力。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底,由兼职仲裁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已达到48件,占同期案件总量的40%。接下来,下城区还将聘请更多的职业律师加入到兼职仲裁员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企退社会化服务也可“货比三家
  近日,下城区举办了一场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推荐会。站在台上讲的是8家从事企退社会化服务的单位,这其中既有已经从事企退社会化服务多年的企事业单位,也有街道自己培育的社会组织。他们轮番上场介绍自家的服务特色和拳头产品,内容包括大病住院探望、文娱健身活动安排、殡葬一条龙、健康体检等。坐在台下听的是下城区各个街道和社区人力社保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企退人员代表和企退工作监督员、联络员。
  据下城区企退中心负责人介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今年已经是第11个年头。下城区现有企业退休人员9.4万人,如果光靠街道、社区提供服务,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所以,社会化服务就是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举办这场推荐会,就是给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也让各家单位取长补短,良性竞争。
  台上讲得卖力,台下听得认真。“你们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从哪里招募的,他们对企退服务了解不了解?”“企退人员的活动经费能不能保证100%用到企退人员身上?”“我们街道企退人员有1万多人,如果把大病探望的任务都交给你们去做,人手够不够,服务能不能跟得上?”一个个问题直击要害。在台上台下交流互动中,8家单位的运营模式、产品特色和服务优势一一呈现。
  下城区企退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还会不定期地举办类似的推荐会,通过“货比三家”,让街道、社区各取所需,挑选到最合适的服务机构。(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