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坚决打赢“五水共治”关键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16年,绍兴市上虞区秉持“更严、更大、更高、更强”的治水决心,以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为目标,强势治污,铁腕治水,再次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2016年下半年,上虞的治水成功经验连续两次获得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特别是“河湖清淤”,更是以539万立方的完成量,高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莫道春来早,更有先行人。2017年新年刚过,上虞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剿灭劣Ⅴ类水”的决策部署,撸起袖子,乘势而上,将深入推进水质“灭Ⅴ减Ⅳ增Ⅲ”作为“五水共治”的关键一役……
2016:勇打硬仗,善打硬仗
2016年,是我省“五水共治”“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决胜之年。
经过前两年的强势治水,上虞的水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区五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水质断面达到100%,城乡上下已是旧貌换新颜。但遗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一些“最难啃的骨头”。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治水要求,2016年,上虞区委、区政府以翻篇归零的决心,围绕“建章立制”“克难攻坚”“水岸同治”“全民发动”四个方面,以“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合力”,勠力同心,强势推进治水工作。
勇打硬仗,
打出“上虞经验”
河湖清淤(污)、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水体治理,是上虞区2016年重点攻坚的三大“硬仗”。
这确实是一场场硬仗。
清淤,看似简简单单,上虞却将它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科学、规范、长效的高度,步步推进,将清淤工作几乎做到了“极致”。
首先,专门聘请了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检测团队,对全区792公里长的708条重点河道进行了一次科学勘测,测得淤泥存量达770万方。
有了第一手资料,上虞区随之采取了一系列的推进措施,制定出台了《河湖清淤疏浚工作实施意见》,科学编制清淤方案,制定了项目审批、监督、审计、建设等具体实施细则。并明确将清淤项目列入区政府投资计划,落实了资金,细化了淤泥就近堆放、外运、有毒有害淤泥处置等相关的资金补助标准。
为保证清淤质量,又制定出台了《河湖清淤疏浚项目技术指导意见》,从设计、施工、堆放、验收等方面,统一了技术标准,还组建了由11名专家组成的清淤技术小组,对全区清淤工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上虞的成功,不仅在于科学勘测、科学规划、科学施工,更在于“科学处置”。清淤难,妥善处置清出来的500多万方淤泥更难。
为避免“二次污染”, 上虞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区工业企业、城镇集聚区周边的河道淤泥,统一实施科学检测,并针对检测出来的汞、砷等重金属和氮、磷等污染物,主要采取了四种方法,进行分类处置。
一是返桑还田,既作为农肥,又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二是低洼堆放,选择废弃矿山、低洼深潭进行无害化填埋;三是实行二次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用于绿地建设,或用于海涂围垦;四是对有毒有害的淤泥,由专业公司进行焚烧,最后无害化填埋。
按照“先清污泥、后清淤泥,城区、工业区及周边河道优先,区域联动整治”的原则,上虞在2016年确定的清淤项目达218个。
由于措施得力,至2016年9月,已完成项目186个,清淤河道316条、湖泊7处,实现清淤505万方,不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清淤目标,清淤总量更位居全省第一。至12月底,总量更达到了539万方,依然稳居全省第一位。
“科学清淤,分类治污,合力打赢河湖清淤(污)攻坚战”这一成功做法,获得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其实,上虞并不只是在“科学清淤”上拔了头筹。近三年来,上虞无论是率先推行“狐尾藻治污”,还是率先引进“第三方监测水质”,也无论是科学清淤,还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全区32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并全部交付第三方运维,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肯定这些“上虞经验”。
至2016年底,在绍兴市“五水共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项目进度排名中,上虞居绍兴各县(市区)第二。“五水共治”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前列。
水岸同治,
“治水”更“活水”
治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污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因此,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始终是上虞严格遵循的一个治水理念。
3年来,上虞严抓污染行业与工业园区整治,特别是对印染、化工、制革、造纸四大污染行业开展重点整治,已完成的203家企业,全部通过了绍兴市区域验收。
2016年,又全面启动化工、印染行业的整治提升行动,再次关闭淘汰20家、停产整治51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122家;对印花、伞业等“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63家、搬迁入园16家、淘汰关停36家。
强化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力度,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工业园区和有关企业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把脉会诊”,共排摸出问题826个,当年整改率达到100%。
同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整合水利、建设、交通运输、农林等部门执法力量,成立水环境监管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区联动执法,努力打造全省环境执法最严县(市、区)。仅在2016年,就查处水环境违法案件161起,刑事拘留16人次,清除非法捕捞设施5934处,拆除涉水违法建筑41000平方米。
治水,更要活水。
总投资10.7亿元的上虞城区曹娥江“一江两岸”滨水特色景观防洪工程,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使得这条“绍兴第一大河”,拥有了一道远近闻名的“十八里景观带”。
而总投资11.76亿元、总长18公里、100年一遇标准的杭州湾世纪新丘标准海塘封闭圈,也于2016年全面建成。
这一堪称“世纪工程”的杭州湾海塘,与总投资16.4亿元的虞东河湖整治工程,共同构建起了上虞区全新的防洪排涝体系。
为了实现更理想的“引水活水”,又投资9.55亿元,启动了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以实现在城区“再造半条曹娥江”的水环境体系。
2017: 拉高标杆、精准发力吹响新一轮治水号角
三年治水,成绩斐然,有目共睹。
2017年是全省实现“五水共治”“三五七”时间表中“五年(2014~2018)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的提升年。
为深化、巩固已取得的治水成果,夺取“五水共治”的全面胜利,按照2月6日省委、省政府的最新战略部署,上虞迅速拉开了全面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和“水质提升、生态修复”的治水序幕,继续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持久战。
为此,上虞先后出台了《上虞区2017年“五水共治”工作实施意见》《上虞区地表水质提升方案》《上虞区城镇污水收集纳管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文件,围绕打造融河流之美和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于一体的江南水乡“最美河流”目标,以敢打必胜的决心和只争朝夕的作风,进一步拉高标杆、攻坚克难、作好示范,确保在全省率先剿灭劣Ⅴ类和Ⅴ类水体。
自我加压,
树立“灭Ⅴ减Ⅳ增Ⅲ”高标准
应该说,消灭劣Ⅴ类水,是“五水共治”的一个基础性要求。但因为水环境固有的复杂性,想要全面剿灭,不啻又是一场硬仗。
2月6日全省会议之后,上虞区立即行动,由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劣Ⅴ类、Ⅴ类水体”地毯式大巡查、大排查和“三级河长”大巡河活动。
根据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精神,上虞为这一剿灭战确定了一个总体目标:
以水质提升为核心,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全面清除河道淤泥存量;着力提高城镇截污纳管覆盖率,深入实施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全区全域范围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实施河长制管理水体剿灭Ⅴ类水,建立小微水体河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市级考核水质断面Ⅰ~Ⅲ类水比例达到86%以上,实现“灭Ⅴ减Ⅳ增Ⅲ”目标;“清三河”成效全面巩固提升;“五水共治”综合考评排名居全市前列,勇夺“大禹鼎”。
任务很艰巨,但措施也很明确,上虞从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污染源头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共治”、推进机制优化创新四个方面,明确了21项重点工作,以确保剿灭战的有序推进。
这又是一次全民总动员。对全区劣Ⅴ类和Ⅴ类水(断面)河道,由区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治理;其他河道由区、镇、村三级河长共同推动整治。同时,环保局、水利局、农办、建设局、建管局、经信局、农林局、水务集团和乡镇街道等各职能部门、单位也都明确了各自的任务与职责。大家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根据行动方案,2月中旬之前,由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已落实河长的河道、湖泊、塘库、沟渠和微小水体水质的摸排工作,对水体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作出初步判断,再对趋于Ⅴ类、劣Ⅴ类的水质进行专业检测,掌握整体水质情况。2月底前,再针对每一个问题断面、每一条问题河道,按照“截、清、治、修”要求,结合“五个一”工作标准,编制具体整治方案,做到定位、定性、定量、定时、定人“五定”,实现项目化推进、透明化整治、清单化管理“三化”。
目前,上虞全区排摸出的32个劣Ⅴ类水断面(水体)已登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月起,全区将按照“系统、精准、众人、协同”的治理要求,采取“先重点后一般、先局部后全面、先容易后困难”手段,全面实施灭Ⅴ集中攻坚,计划当月完成“灭Ⅴ”任务的20%,4月底达到50%,5月底达到80%,确保6月15日前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7月起,重点转向巩固与提升工作,严防反弹现象发生。
加强监督,
确保高效长效
“一点一策,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河长制”深化提升,将在“劣Ⅴ类水”剿灭战中再一次大显身手。
全区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每一个灭劣Ⅴ类、Ⅴ类水体断面的位置、提升方案、责任主体、责任人、治理期限,进行挂图作战,并按照“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的要求,对连续三个月水质监测达到Ⅳ类或Ⅳ类以上的水体断面,实行销号管理。
充分利用河长巡查APP的巡查力量,全面发挥三级河长的“治、管、保”职责。增加监测点、监测次数,实行半月一检测、半月一通报。
在剿灭过程中,坚持全面围剿,做到支流干渠和小微水体同步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一起治,确保断面标准和水体标准“双提升”。坚持全域围剿,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紧紧盯住影响水体质量的各类问题,确保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坚持全民围剿,广泛发动群众,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坚持全力围剿,以打造全省环境执法最严县(市、区)的目标,严格落实环保执法,真正做到铁腕治水、依法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