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扩区”进一步丰富试验功能

08.01.2015  19:07

  人大常委会日前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这意味着运行一年多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区”。
  上海自贸区2013年挂牌时,主要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根据测算,扩区后上海自贸区面积将达到120.72平方公里,是原来的近4倍。
  “空间大了,对于上海自贸区正在推进的制度创新而言,提供了更好的压力测试,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检验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实效性和风险性。”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寅说。
  陈寅指出,扩区前上海自贸区功能比较单一。扩区后将拥有完整的政府框架和行政体系,试点经验会更具推广意义。
  此次上海自贸区扩区,选择的是上海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业内人士判断,这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将大大丰富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内容。
  “作为中国金融要素最密集的区域,陆家嘴被纳入自贸区,可以更好地试验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服务业的引资高地。”浦东新区副区长、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主任简大年说。
  在没有扩区前,上海自贸区的主要服务业态是贸易和物流,虽然也引进了金融机构,但由于空间有限,很多机构仍在陆家嘴办公,此次扩区可谓“实至名归”。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近期表示,金融改革不应放在仓库里进行,扩大到陆家嘴来,改革的辐射力、穿透力会大大提升。
  至于金桥和张江,分别是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官方希望,上海的科创中心战略能够与自贸区制度结合起来。
  “扩区后,张江高科技园区可以开展更多金融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上海发展,同时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将有利于更多创新要素在国内外之间流动。”负责园区开发的张江集团总经理陈干锦对此充满信心。
  陈干锦的信心,来自于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年多交出的成绩单: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近1.4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114家,同比增长约10倍。今年前11月实现外贸额逾6900亿元,同比增长8.3%,以美元计价则有两位数增长。同时,区内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0%。
  自贸区扩区会带来更多的希望,但也带来了新的的挑战。“自贸区面积的扩大、功能的丰富,也意味着压力测试的升级,这对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自贸区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洪辉说。
  陈寅表示,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未来自贸区将持续推进。比如,自贸区将尝试以大数据为支撑,建设监管信息共享的平台,把散落在各个部门的信息,通过这个平台能够用起来、流动起来。目前,该平台已经汇集34个部门的近700万条信息数据,推动了跨部门联合监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