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红色珍档亮相党的诞生地

15.06.2016  12:32
        6月8日,上海市档案馆举行馆藏红色珍档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百件承载着上海红色记忆的馆藏珍品,其中近20件为首次公布,活动现场展出了约50件档案原件。

        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上海市档案局馆将进一步把保护、开发、利用党在上海活动的有关档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综合运用史料编辑、展览展示、影像制作、学术研究、新媒体传播等手段,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讲好党的故事,形成一系列研究与传播成果,为真实反映党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发布的红色珍档分为思想启蒙、红色起点、革命印迹、舆论宣传4个部分。主要公布的档案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进步书刊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指示寻找、查证中共一大会址情况的档案,完整地反映了当时调查考证、勘察确认“一大会址”,并修缮恢复原貌等的全过程;记载党成立后在上海领导工运学运、出版进步书刊、筹划指挥武装起义和地下活动等情况的档案文件,其中“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开具的李立三、张闻天、秦邦宪等中共领导人的拘捕证签发记录卡”“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关于中共领导下的‘红队’队员邝惠安、孟华亭、赵轩、祝金明等人被捕和庭审记录”等均为首次向社会发布;此外,还展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组织编撰出版的革命书刊,其中有些为创刊号,如中共临时中央的机关刊物《斗争》第一期、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号外第一期等,还有一部分为“伪装封面”书,在当年白色恐怖的环境中,红色书刊在“灰色”封面的掩护下得以流传。

        本次活动为2016年“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主会场的开篇之作。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内,市档案局馆将组织全市近200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有关文博机构,开展200余场活动,包括各类展览、讲坛、“档案故事汇”、文博机构公众开放日以及档案文化传播活动。其中,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与上海市档案局馆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将于“七一”前后在市档案馆外滩馆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