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广重组千亿市值文化传媒股待起航

23.11.2014  13:16

  被称为国有文化传媒行业整合“第一局”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文广”)重大资产重组大局已定。11月15日,上海文广旗下上市公司上海东方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明珠”)、百视通双双发布延期复牌公告,称两者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文化传媒类优质资产、募集配套资金等重大事项已获较大进展。

  据上海文广内部人士表示,旗下两个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注入资产和定向增发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目前只剩行业主管部门的最后批准,新上市公司“破茧”在即。除了拟将A股文化传媒板块中市值排名前两位的百视通、东方明珠公司合二为一外,尚世影业、东方购物等旗下诸多优质资产亦将注入,A股首家市值千亿级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即将诞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海文广重组,恰逢中央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之新政,内外因叠加所产生的能量,或许超乎市场预期。有分析认为,如果后续上海文广的重组完成,传媒板块其他的公司很有可能争相跟进,从而掀起一波传媒领域的重组潮。

  大整合:并非简单的资产加减

  距百视通和东方明珠首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已过去近6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在过去一年里,业界关于此次重组方案的猜测不断涌出,这让市场对正式方案的期待热情亦水涨船高。

  10月14日,分列A股文化传媒行业市值前两位的百视通、东方明珠齐发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上海文广。这意味着上海文广重组接近收官。由上海文广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兼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操刀的上海文广大整合,分了多步走,且颇具开放与创新之意蕴。

  今年3月完成的大、小文广改制、合并是整合第一步。此前被称为“大文广”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EG)和被称为“小文广”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全面整合,并改制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统称“SMG”)。上海文广由此成为国内文化传媒行业产业布局完整的传媒集团,业务涵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运营,影视剧及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数字付费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渠道与平台运营,以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电视购物、现场演艺和文化旅游等拓展业务。

  此后,10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上海文广将与百视通的控股股东“小文广”,以及东方明珠的控股股东“大文广”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后,上海文广将作为存续公司,持有百视通总股本的41.92%、东方明珠总股本的45.2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大、小文广将注销法人资格,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均并入新的上海文广。

  回顾去年末以来饱受业界和股市关注的上海文广整合“大棋局”,上述“三合一”的整合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

  分析人士认为,两家上市公司由原大、小文广各自的二级子公司变更为上海文广的一级子公司,显然是为下一步对两家上市公司实施吸收合并,并进行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做好准备。新上市公司将成为上海文广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以全媒体、全产业链布局重构业务体系和体制架构。

  一位与上海文广关系紧密的机构投资者透露,即将亮相的新上市公司除了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外,在定位和发展思路上“全产业链布局更清晰了,互联网化转型成为核心战略”。“上海文广囊括了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三大渠道资源,又有国际化的内容制作和运营团队。在这些垄断资源的基础上,新上市公司未来最大看点就在互联网化转型战略。”他判断,上海文广将把未来方向聚焦在互联网电视上,全力占领大屏端入口,从流量变现的角度进行业务布局。“既植根于几十年来在内容储备、海量用户上的积累,发挥自身的政策和牌照优势,又在广告、游戏、电商等应用服务领域进行大手笔的市场化拓展。这是领先于国内其他广电系企业的战略考量。

  据悉,新上市公司将引入BAT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参股,还将利用直投基金等模式规模化引入海外和体制外的优质资源。

  新基金将与海内外巨头一起玩

  整合后的上海文广尽管市值会超千亿元,但不会“孤芳自赏”,巨头们的“合纵连横”将是文化传媒娱乐未来大趋势。上海文广正在演绎这一趋势。

  10月14日,上海文广携旗下上市公司与华纳兄弟、华人文化基金、Rat Pac娱乐和WPP等合作伙伴,共同设立“跨国文化创意投资基金”,从事境内外文化创意、娱乐产品的投融资业务。

  在“跨国文化创意投资基金”中,GP(一般合伙人)是大名鼎鼎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4家LP(有限合伙人)均大有来头,除上海文广外,还有全球知名的电影电视娱乐制作公司华纳兄弟和跨国广告营销服务公司WPP,以及曾执导《越狱》、《X战警》的好莱坞导演、制片人布莱特·拉特纳创立的Rat Pac娱乐。笔者了解到,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不低于1亿美元,主要从事境内外文化创意、娱乐产品的投融资,涵盖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电视综艺节目及现场娱乐等领域。

  黎瑞刚表示:“希望通过新设的基金,将各方各具优势的创作理念、制作经验、行业资源和人才培养,与中国市场发展及观众需求实现有效结合。”而上海文广常务副总裁王建军强调:“基金将有助迅速增强上海文广,特别是重组后新上市公司的文化创意生产力和运营能力,巩固提升内容业务板块的领先优势,从而为上海文广夯实全产业链布局和互联网化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根基。

  笔者同时获悉,上海文广发起的另一只以美国硅谷新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投资对象的风投基金也将在近期问世。这只基金将选择知名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切入硅谷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前沿,为上海文广的互联网化战略转型引入先进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推进旗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程。

  大棋局:合并+注入齐头并进

  作为国内广电系唯一有两家上市公司平台的上海文广,如何规避同业竞争、做大做强,是业界及资本市场关注的话题。

  对此次整合,一位深谙国有文化传媒企业资本运作的投行人士表示:“百视通与东方明珠合并为新的上市公司平台,将上海文广优质资产批量注入,打造新上市公司的崭新格局。”如此一来,市场对上海文广重大资产重组的关注点就自然聚焦于注入什么资产上。

  百视通和东方明珠的盈利能力在A股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已是鹤立鸡群。上半年财报显示,两家公司净利润合并就已达9.95亿元,按惯例全年合并应超过20亿元。

  而上海文广旗下其他具备注入上市公司条件的优质资产在国内文化传媒企业中也首屈一指。

  去年才引入弘毅投资的尚世影业有望率先注入。资料显示,成立3年多的尚世影业是国内首批转企改制的国有影视企业。公司业务除影视剧投资制作和引进发行外,涉足整合广告营销、演艺经纪、衍生业务等,拍摄的影视剧包括《蜗居》、《悬崖》、《十月围城》、《龙门飞甲》等。2013年,尚世影业营收近6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2013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元,2014年有望破亿元。

  “尚世影业证券化的进程,比外界预料的可能要快得多。”尚世影业总经理陈思劼在今年的东方证券传媒及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表示。在该会议上,陈思劼高调宣布尚世影业即将与迪士尼展开合作拍片计划,与好莱坞独立制片公司STX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影视制作新商业模式,并将与华纳兄弟、华人文化基金共同发起设立影视剧基金。“尚世影业的业务规模与借壳上市的长城影视类似,又有全产业链为依托,加上大张旗鼓的国际化战略,资本市场的估值将会相当可观。”论坛现场的行业分析师表示。

  除了尚世影业外,国内电视购物行业龙头东方购物更是蓄势待发。“东方购物2013年的销售额已超过80亿元,净利润近5亿元,而且现金流极其充裕。尚世影业、东方购物等优质资产足以让重组后新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大大增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此外,上海文广旗下炫动传播、东方娱乐、东方广播等传统广播电视业务也潜力不小。据分析师估计,此部分资产盈利能力目前在10亿元左右,但因政策因素,短期暂难注入。

  传媒航母“试水”文化新政

  上海文广资产大整合,恰逢中央关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之新政出台之际。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该新政为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纵观A股国有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能够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上引领市场的,可能就只有重组完成后的上海文广旗下新上市公司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该人士称,重组完成后的新上市公司既有文化传媒全产业链运营优势,又依托上海文广传统内容、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等资源优势,其业务布局之全面、业务形态之多样,堪与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全球传媒巨擘比肩。

  笔者获悉,上海文广重大资产重组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国内首个市值千亿元级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之诞生将指日可待。据悉,上海文广将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为契机,积极响应并加快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建成新型传媒集团的号召和指示,大力推进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力争成为国内文化传媒行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

  除了政策之“天时”,“人和”因素亦不可忽视。集上海文广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裁于一身的黎瑞刚,还执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坐拥大量海内外传媒资源。业界预计,黎瑞刚既然操刀文广大整合,应该不会仅停留在传统广电业务的“三分地”上,其后续的资本运作也值得期待。

  据悉,加大与国内外资本、传媒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纵横捭阖、并购扩张,进一步夯实内容、渠道、平台、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互联网化转型,有望成为黎瑞刚主政下的上海文广新上市公司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