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社区食堂搞起了连锁经营

11.11.2015  15:06

老年人到“小乐胃”食堂体验。

上羊市街社区食堂。

  这段时间,唐延胜有点“不务正业”。
  作为近江美食街上一家海鲜店的大老板,他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年销售额近千万元。
  今年8月份,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生活参考》节目,揭秘他的海鲜店生意火爆的原因。
  即便如此,他的主要精力却不在海鲜店,而是忙着开社区食堂。
  这不,下个星期,他的第4家社区食堂就要开张了,就在紫阳街道新工社区。
  菜单上墙、添置桌椅、给新员工培训……老唐忙得不可开交。
  海鲜店大老板为何转型开起了食堂?
  
   一年内开出3家社区食堂
   下沙市民都慕名前来
  直吉祥巷14号,是老唐开的第一家社区食堂。
  10日上午10点半开始,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队,清一色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身后的墙上,贴有菜单,有红烧狮子头、红烧大排等7种套餐,家常小炒13种,此外还有冷菜、面条、大锅蒸菜等。价格也很实惠,套餐9到12元不等;家常小炒最贵的是剁椒鱼头、黑鱼二吃,28元。
  建国南苑16幢的独居老人丁大伯点了份白切鸡套餐,吃得津津有味。“一个套餐一荤两素,只要10块钱左右,分量够,也符合我们老人的口味。
  西牌楼社区书记崔魁介绍,老年食堂1月份试营业以来,平均每天的接待量有150人次,目前已经有300多位老人办了卡。
  今年以来,像这样的社区食堂,唐延胜共开了3家,都在上城区。
  “小灶菜人均10-20元,炒菜人均20-30元,很实惠的。
  老唐说,有一对夫妻经常从下沙骑电瓶车赶过来吃,滨江、三墩坐公交车过来的客人也常有。
  
   海鲜店大老板转型开食堂
   到明年要开15家店
  老唐怎么会想到开办社区食堂?
  “我是安徽巢湖人,老家那边有个93岁的奶奶,平时一个人住,吃饭不方便。我想杭州这样的老人应该也不少吧。
  一年前,他有了开社区食堂的打算。
  他先后跟小营街道、紫阳街道接洽,并相继在小营街道开了2家、紫阳街道开了1家。
  “大半年下来,3家店略有亏损。”老唐承认:跟海鲜生意相比,社区食堂并不好干。
  据介绍,每个月,每个店的运行成本六七万元,其中,掌勺的厨师是高薪聘请的,“保底价5500元一个月。”此外,采购的蔬菜、食堂的运行维护等,都是不小的开支。
  “开办社区食堂,需求还是蛮大的。”老唐准备年内开5家店,到明年底力争开15家,搞规模化经营。“规模大了,每一家店的运营成本就会下来。”老唐很有信心地说。
  前阵子,分管民政工作的上城区副区长宣寅还专门到老唐的社区食堂体验了一把,跟就餐的居民聊了聊,听到了一致的好评。
  “这个经验要好好总结一下。”上城区有个初步设想,由唐延胜牵头,同时引入更多的专业餐饮机构,在各个街道布点,打响上城区的社区食堂连锁品牌,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利。
  
   70岁以上的老人用餐有补助
   食堂卫生由居民全程监督
  最先引入唐延胜团队运营社区食堂的小营街道也尝到了甜头。
  “过去,常有居民反映吃饭难、吃饭贵,现在好了,送感谢信、送锦旗的大有人在。
  小营街道民政科科长朱军介绍,街道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办食堂,其中场地、厨具设备、餐具等由街道提供。街道还根据实际用餐老人数给予食堂每人2元补助。
  食堂安全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小营街道联合西牌楼社区成立了“大拇指”监督队,由5名热心居民组成。他们每周三次对社区食堂的服务质量、食堂厨房的卫生状况、菜品质量等进行监督。监督情况全部公示上墙。
  街道还成立了邻里敲门队,每到中午饭点,他们便将老人需要的套餐分头送到行动不便的30户空巢或孤寡老人家中。队员们在送餐过程中还细心记录下每一位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为老年人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为了鼓励更多老人来社区食堂吃饭,小营街道还对70周岁以上的用餐老人给予每餐2元补助。从11月起,社区老年食堂还面向社区60-69周岁的老年人赠送价值10元的食堂晚餐体验券,惠及2300人。(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链接 三家社区食堂的地址:
  直吉祥巷食堂:
  直吉祥巷147号(胡雪岩故居对面小巷内)
  金钗袋巷食堂:
  金钗袋巷87号(建兰中学旁)
  小营巷食堂:
  小营巷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