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三管齐下”扎实推进特扶项目建设

09.12.2014  17:18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第二轮特别扶持政策的启动之年,开化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内生功能”的总体要求,精心编制规划、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特扶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已开工项目(指有一定实物量)26个,开工率83.9%。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数的64.1%。下拔省特扶资金1.01亿元。其中: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马金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张湾卫生院扩建工程、华埠中学综合楼新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5个项目已基本完工。

一、突出“3个重点”,高起点编制特扶项目规划

根据省扶贫办下发的规划编制指导目录,开化县突出3个重点,率先完成了第二轮特扶项目三年发展规划。规划建设34个项目,总投资13.95亿元。 一是突出助农增收主题。 结合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计划总投资4.2亿元,从科技、产业、金融、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异地搬迁等方面谋划了17个项目,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医疗救助、社保兜底作用,多方位促进农户增收。 二是突出东部公园建设。 围绕国家东部公园建设,以“县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为主线,计划总投资达3亿元,谋划一批创意农业、景观林营造、民宿经济等生态旅游类项目,力促旅游产业跨上新台阶。 三是突出五水共治重点。 根据“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要求以及省市工作部署,计划总投资5.58亿元,其中安排省特扶资金1.6亿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力争通过两年建设达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有建制村和自然村两项全覆盖。

二、把好“3个关口”,高标准推进特扶项目建设

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积极创新思路,加强事前的审核、事中的监管、事后的问效,把监督管理贯穿于特扶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 一是把好项目申报运行关。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采取反复比较、集体讨论的决策方式,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做到好中选优,争取项目申报质量。同时要求各责任单位认真执行公告公示制,把项目建设情况在实施地点和项目受益范围内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监督。 二是把好特扶资金拨付关。 认真执行“资金随项目走、按进度拨付”,要求项目责任单位按照工程进度提出资金申请,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拨启动资金时需附项目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监理的开工证明等材料;建设中拨付资金需提供工程支付凭证、监理的工程进度证明等材料;拨付尾款是需提供工程决算报告、竣工验收等材料。 三是把好项目核查验收关。 建立了责任单位先行组织预验收、项目管理部门组成县级验收组进行核查验收的两级验收机制,从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台账资料等情况全面开展验收,把好项目建设的最后关口。

三、强化“3大保障”,高效率保障特扶项目建设

特扶项目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开化县把加快推进特扶项目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构建多重保障,为特扶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将31个项目分解落实到责任县级领导和具体责任单位,县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特扶工作责任书,各单位成立特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 出台了“2+17”项目管理组合,即《特别扶持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特别扶扶项目验收办法》、17个具体项目实施细则,抓住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五个重点,明确特扶资金使用范围、项目申报程序、扶持对象、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特扶项目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 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警官制,优先安排特扶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保障特扶项目建设资金,进一步优化特扶项目建设环境,凝聚合力保证特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