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宁大科技学院要“嫁”到慈溪去了

30.03.2016  16:24

浙江在线3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邵巧宏) 早在去年8月,宁波大学就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协议。这份协议提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慈溪市区。

  作为一心想圆“大学梦”的慈溪,在这门“亲事”上也给出了满满的诚意:“聘礼”是800亩土地,位于中心城区。

  据了解,学校将争取在2018年9月前完成迁建。这800亩土地具体怎么规划?这所学校到了慈溪会是什么样子?最近,在宁大科技学院的官网上,校方发布了3家预中标单位的3套风格迥异的设计方案,供师生选择。

  据网络评论:这些设计非常大气,美丽不失优雅。到底咋样?咱们也抢先来看看。

   方案一:

  把南北校区整合为一个生态水乡

A方案:沿河鸟瞰教学组群。

  A方案的设计,主要在“”上做文章,按水系来布局建筑与道路,通过水体将校区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初步划分出校园的空间结构,打造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可持续生态人文校园。

  综合利用周围环境资源,把南北校区整合为一个大的生态水乡。为了保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A方案设计了一个很大的外围环路交通,中间区域是以步行为主的教学区,下沉空间、地面、二层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系统,并把每个组团联系在一起。

   方案二:

  缩小学生活动半径,体现精致生活

B方案:图书馆透视图。

  B方案以“一心(以校园主入口空间为核心联结南北校区)、三轴(一纵二横,三条轴线来联结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及未来发展区域) ”形成校园的四大功能组团区域:教学科研核心区、生活区、体育区和未来发展区。

  坚持“组团布局,宜人尺度”的理念,各组团特色突出,疏密有致。

  教学建筑组团化、网络化,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内部资源共享,形成高密度、小尺度的空间,营造多层次、人性化的交流场所;学生公寓、食堂及生活设施分散为两大组团布局,组团内部布局紧凑,缩小学生活动半径,提高服务效率,并以小尺度的环境空间,活跃校园气氛,体现精致生活。

   方案三:

  打造大气、开放、内敛、生态的“”校园

C方案:生活服务综合体透视图。

  C方案的设计回归以“师生为中心”的大学本源,营造以“大学综合体为手段、公共交流空间为主线步行化校园”为基线的现代化园林书院。

  将建设成为集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基础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之心、智汇之城”,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科教文化综合体。响应学院新校区作为学院办学文化与慈溪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力争建设成为科教园区的核心地标。

  吸取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提出了大学综合体的理念一一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教学综合体与及餐饮、活动中心为核心的生活服务综合体,成为整个校园的核心,带动各功能区块,形成一个复合集约的大学综合体,打造出一个大气、开放、内敛、生态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