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六公园英语角盼“回春”

21.03.2016  08:50

昨天在六公园练习英语的人们

3月18日快报的《嗨,都市快报!》版上,读者马女士代表一群人说了一个计划。

马女士说,她的孩子经常在英语角学习,英语角发起人俞回春也会带着学生家长一起学。清明节快到了,这些学生和家长想在4月3日那天,一起去给俞爷爷上坟。

去年年底,我们从读者王阿姨的来信得知,俞回春老人于当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93岁。王阿姨痛惜之余还告知快报,英语角由于噪声干扰,转成每周日活动了,有些朋友可能以为英语角搬走了,不来了,人渐渐少了。

说起俞回春老人,快报之前曾几次报道过——新中国成立前,俞爷爷在上海的洋行里当过伙计,因顾客大多是外国人,为提高销售额,俞爷爷有空就向店里懂英语的伙计请教,打下了基础的英文底子。

1955年,俞爷爷调到杭州针织厂工作,厂里产品要出口,经常要和外国人打交道,于是组织上安排会说英语的俞爷爷和老外沟通并担任日常翻译。那时候开始,俞爷爷边工作边读夜校,系统地学习英语。

退休后的1987年,俞爷爷逛到西湖边的六公园,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交谈中,老太太知道俞爷爷会说英语就上前请教,后来她从一点不会英语到可以和外国游客大方交谈了,俞爷爷从此决定,在六公园发起英语角。

而马女士说,她女儿骆烨算是英语角的最直接受惠者。骆烨今年27岁,2006年参加中考失利,进了一所职业高中。暑假的一个周日,骆烨去西湖边散步偶遇俞爷爷。从此在妈妈的监督下,每个周日都来这里练习英语口语,风雨无阻。整整两年后,由于成绩优秀和英语口语突出,她被学校推荐到新加坡留学,毕业后留在新加坡文华大酒店工作。

昨天天气不错,下午,以六公园志愿军雕像为圆心的小广场靠东边的角落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位女性外国友人比划着什么。

这里,就是现在每周日举行的英语角了。

几个年轻人都穿着冲锋衣,背着双肩包,不断向外国友人抛出问题,人群中还有一部分已头发斑白,他们不甘落后,也在不断提问。

我凑过去听了一会儿,听出他们在讨论英国的饮食习惯、物价还有从英国来杭州的航班,话题转换得很快,几乎是一个话题刚刚结束,人群中立即就有人针对另一话题发问了。

昨天,给快报来电的马女士也来了现场,不过她没有马上加入英语交流,而是和王阿姨、项阿姨等几个人一道,商量清明节给俞爷爷上坟的事。

王阿姨手里攥着一张硬纸板,从纸板正面可看出它原本是一瓶枇杷膏的外包装盒,反面则写着“清明纪念俞大伯活动”,后面密密麻麻写了不少人名。

王阿姨说,这里一共是26个人,其中12个人背后画了一个小圈圈。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超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