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80后水利工程师 为什么辞掉年薪20万的工作 在城西开小店磨豆腐?
熊猫豆腐
昨天是“熊猫豆腐”正式开张第三天。早上七点,小吴和小潘分别从城东和滨江赶到位于城西萍水街的店里,换上工作服,开始磨豆腐。
小店夹在一家沙县小吃和一家奶茶店之间,门面很小,内部狭长,前半间店,后半间厂,中间玻璃移门隔开。
磨豆腐的机器是一台电动青石石磨,直径两尺,700多斤,淘宝上花6000多从山东买来,物流运到杭州,小货车送到城西,4个男人吭哧吭哧抬到店里。石磨还有一台,因为刚开张产量小,暂时闲置。
黄豆已经泡好,前一天晚7点到现在正好12小时。水经过了净水机过滤,一根细管连到石磨上方。
黄豆和水经过漏斗,从石磨上方进料口进入,电机驱动石磨旋转,白花花浆状豆泥从磨盘缝隙涌出,堆积多了,小吴就用小铲铲进下面桶里。
浆状豆泥又经筛震机过滤,舀去浮在上方的大量泡沫,加热煮沸。一时屋内热气升腾,豆香四溢。
纱布又过滤两遍,再一次舀去浮在上方的大量泡沫,就到了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卤水点豆腐。
这步一般都由主管技术的小潘完成。他一边把兑好的卤水倒出一条细线,一边手臂不停摇动画圈,让卤汁和豆汁尽量均匀接触,两汁交融处,乳黄色豆花泛起。点卤时间不过半分钟却最见功力,当初小潘跟豆腐师傅陈加本学艺,为练这一手花的时间最长。
约15分钟,豆花成形。舀出,纱布兜起、过滤、扎牢,放进一个四方形木匣内,上压一块阴刻了熊猫图案的木板,再压重物上去(小潘压上去的是大只盛满水的不锈钢桶),于是柔软松散的豆花在重物挤压和木匣裹挟的双重加持下,挤出大量水分,逐渐固化成一个整体。
十分钟后,摘掉木匣,解开纱布,一整扇豆腐用刀划成比手掌略大的正方形小块,摆在前台出售。
我知道这家豆腐小店,还是因为曹阿姨。
曹阿姨住政苑小区,前天从城西银泰回来,发现萍水街丰潭路口西南角杭州联合银行边上,新开一家豆腐小店,里面两个腼腆年轻人。曹阿姨跟他们聊过发现,两个小伙子居然都是大学生,毕业工作多年,放弃了20万年薪的工作,出来创业做豆腐。
曹阿姨回到家就给快报85100000热线打来电话。
“我家里有小孙子,为给小孙子买到健康食品,真是头脑都快炸了。新闻常常看到,这个东西有问题不能买,那个东西有问题不能买,特别是有了第三代,哎呀,去买个鸡蛋都很烦恼,要去进口超市挑最贵的买,就想买个安全放心。他们两个大学生也真是不容易,我是很感动的,就买了两块豆腐支持他们一下……”
昨天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一颗颗黄豆如何变成一块块豆腐。整个过程虽然加进许多现代元素,但基本再现了两千多年传统的中国古老盐卤豆腐的制作过程。 小吴叫吴能锋,老家新昌,生于81年。小潘叫潘根孝,老家浦江,生于85年。
原标题: 两个80后水利工程师 为什么辞掉年薪20万的工作 在城西开小店磨豆腐? 作者:记者 何欣 文/摄 网络编辑: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