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对话在杭展开 迟福林:浙江最大优势在互联网

12.09.2015  08:21
【摘要】 浙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大省,如何在国际合作间“掘金”,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迟福林表示,浙江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全球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国际会议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浙江在线杭州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编辑/马丽红) 日前,浙江跨境电商、江海联运等重大项目正在宁夏银川亮相,试图巧借“中阿博览会”之力,开拓与中东、阿拉伯国际贸易的商机。今天上午,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对话——全球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国际会议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热烈展开,为期2天。

    <<<“浙江制造”新丝路上赶集55家浙企中阿博览会寻商机

  此次国际对话是由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联合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以下简称“GIZ”)共同主办的,主要围绕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各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之间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合作。

  浙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大省,如何在国际合作间“掘金”,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迟福林表示,浙江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浙江在“一带一路”中举足轻重

   要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大会除了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外,还吸引了全球主要金融投资开发机构的响应,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诸多国际重要金融国际机构代表。

  会上,GIZ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Oliver Auge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对全球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我们必须从细节、技术层面进行深入的交流,期待最终获得一个良好结果。”

  今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圈定了“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涉及的18个省,其中包括浙江。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迟福林向浙江在线记者表示:“浙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浙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举足轻重。‘一带一路’不仅关注基础设施,也关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服务贸易,浙江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发挥优势,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

  同时,迟福林认为:“浙江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最大的优势是互联网发展,浙江应该关注如何把‘互联网+’从电商的优势转化到制造业上。”

   2014年中国参与“一带一路”贸易额达1.12万亿美元

   国家为中外企业合作做好配套服务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正司级巡视员欧晓理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致路径做了写意性的勾画,在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其中的一个领域。围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关键是要以各个国家以自己的战略实现对接,同时也要做好金融融资的安排。”

  会上,据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姜文斌介绍,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18%,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2%,明显高于同期对外贸易、直接对外投资总体年均增速。

  2014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到达1.12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6%。

  “在政策支持方面,相关的主管部门出台了财税、金融、外汇、保险和海关出入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高信贷保险支持,为中外企业合作做好服务。”姜文斌说。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傅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