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之内,我的责任

24.11.2015  14:35
  农村中学,一个容易跟“矮矬穷”联系起来的形象。公民教育,一个令人起敬的“高大上”词汇。当两者交汇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杭州市富阳区鹿山中学校长金磊说:“教育是朴素的,成才先成人,从怎样育好人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洋概念和土办法一脉相通,都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鹿山中学的德育实践印证了他的话。
  
  一则演讲的冲击
  说鹿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其实有点牵强。该校由鹿山和新桐两所农村中学合并而成,位于富阳鹿山新区的鹿山街道蒋家村,校舍是2010年新建的,投入上亿元,可容纳1800多名学生,现代化程度超过很多城市学校。但是它又面对着比很多农村学校更复杂的局面:一半学生是“新富阳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少数民族占10%。学校生源组成的复杂,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复杂,无形中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高尚品德,成为金磊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苦思冥想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金磊听了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的国学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给了他不小的思想冲击。“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高震东认为人人主动负责是个体对集体最直接、有力的贡献。“弯腰捡起身边一张废纸就是爱国的开始,因为它承载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国民素质的提升。”金磊说,“如果人们连自己身边的小事都看不到、做不好,又谈何做大事?如何承担更艰巨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多方探索、多次研讨,金磊最终提出了“一米之内,我的责任”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倡导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心中有一米线、行中有一米线、学中有一米线”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概念,抽象的责任感因为有了“一米”这个量词变得可感可触。
   
  自己动手改《规范
  如今的鹿山中学,说起“一米责任”,人人都神采飞扬,但在刚提出时,却不是这么回事,连教师们都不知道怎么落实。有人抱怨说,人是移动的,周围一米的环境也随之变化,怎么制定规范?争论之后大家发现,在校生的状态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就是学习、吃饭、睡觉,分别对应教室、食堂、寝室3个空间,把这3个空间里的行为准则定出来,学生在校的“一米责任”也就清晰了。按照这样的思路,他们进一步将“一米责任”细化成了鹿山中学特有的“三就”规范。
  “三就”即就学、就餐、就寝,每一个“”有10条规范,合在一起是30条。“三就”规范神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又比它直观清晰,比如就餐责任第一条“去食堂就餐按序排队步行,不跑步前进”,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去做。该校德育副校长张忠贤说:“本来想直接抄《规范》,但是行不通,因为其中有的条目太宏观,很难落实,我们就根据需要进行了增删修改,大家都觉得这个版本实用。
  前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讨论修改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的热潮,最终促成教育部于今年8月出台修订版《中小学生守则》,并指出各地可依据《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及此,金磊颇有几分自豪:“看来,我们走到潮流前面去了。
   
  偶遇公民教育
  “一米责任”、“三就”规范推行后,很快成了鹿山中学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学生走到哪里,就把良好行为的种子播撒到哪里。教室里,学生精神饱满。“连早读的时候我们都很大声,希望能影响身边的人,提高整个班级的晨读积极性。”九(4)班学生谭萍说。餐厅里,窗明几净,每把餐椅上贴着4名学生的名字,餐桌旁放着抹布,每位学生吃完后都会自觉带走食物残渣并将桌子擦拭干净,确保不影响下一位学生就餐。寝室里,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所有物品各归其位、整齐一致……
  2012年,正在进行“杭州市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与教育干预实证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志毅来到鹿山中学,对“一米责任”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也成为了这一项目实现蜕变的一个契机。经过交流,他们发现“一米责任”是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好办法,通过规范学生在校园这个公共空间的行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关系,是学生走出自我空间、走进公共空间的第一步。而公共空间意识又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鹿山中学的德育草根探索“一米责任”实现了与洋品牌公民教育的对接。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鹿山中学的“一米责任”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设立每两周一次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预科课程,主题涉及公共环境意识、公共秩序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开展“农村初中生‘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被列入杭州市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向学生家长发出了“践行一米之内责任,提升公共空间意识”的倡议书,提出“我的一米、你的空间”的口号,使学校中的“一米责任”进一步向家庭、社会的“一米责任”延伸。

  从有形到无形
  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会出人意料。“一米责任”在提出时,学校本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不厌其烦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仅寝室管理一项,就有《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规程》《公寓楼寝室检查扣分统一标准》《住校生守则》等7个。但随着“一米责任”的持续推进,反而出现了由细到粗的变化。
  食堂餐椅上的名字不见了,但学生依然会像以前一样清理好餐桌;以前人手一本的囊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学生手册》现在不发了,但新生依然能很快掌握学校的行为规范……杭州市优秀班主任孙忠英说:“以前主要靠监管,老师们都做得很辛苦,现在主要靠传承,已经形成的好习惯会一届届延续下去。”金磊看得更清楚,他说:“规范只是底线,之前‘一米责任’的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目标达成以后,学校的管理就应该从规则制约向文化引领转变,使学生实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一米责任”对接公民教育,将公民教育的理念引入学校,使鹿山中学的德育草根探索占领了一块文化高地。但金磊并没有驻足,不断创新德育新思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正如火如荼地在美丽校园中大力弘扬“呦呦鹿鸣”之善的文化,希望鹿中学子做到“知善、行善、扬善、乐善”,善行校园,善行人生,再次吹响学校文化育人的集结号。(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