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爱心“排班表” 七年无悔助困情

25.02.2016  16:27

的哥赵灵(左)、王明良(右)、黄飞华(中)在浙医一院门口与骆大伯、郭大伯等人合影。

的哥王明良扶86岁的郭大伯下车。

的哥赵灵手机里的排班表。

周二下午4点45分,出租车司机赵灵打开手机瞄了一眼“排班表”,压下计价器,一脚油门,驶出了等客区。“老赵,你怎么不带回程就走了?”他的老乡大刘扯着嗓子喊他,他头也没回,向市区方向驶去……

的确挺急,因为下午5点半,骆大伯会在浙医一院直大方伯巷口等他去接,而这样的“约定”已经历时3年。

赵灵是下城区朝晖街道黄飞华爱心车队的一员,车队队员的手机里都有数张接送某某病人的排班表,排班表由车队管理员一周更新一次,上面清楚地写着接送司机的名字、时间、地点。

3年前,骆大伯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她63岁的老伴患尿毒症,又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每周三次去医院血透实在不便。黄飞华爱心车队知道后接了单,此后每周二、四、六,一共来回6趟无偿接送,雷打不动。

上周末,家住望江门云雀苑的骆大伯和家人,专门转了两趟公交车,赶到朝晖街道应家桥社区,只为了对黄飞华爱心车队的“的哥”们道声“感谢”。特意让人做的一面锦旗上写着——“三年来爱心接送,一辈子难以忘怀”。“3年了,每次他们都准点出现,没有这群爱心司机,我真不知道我老婆一周要去医院3次该怎么办?或许她活不到今天!”朴实的骆大伯不善言辞,言语间数度哽咽。

最近生意不怎么好,可是我们做的好事还是一定要继续下去的。”黄飞华说。的确,受到互联网冲击的杭城出租车从去年开始生意一直大幅下滑,但的哥们的爱心行动却从未中断过。

要知道,为了能准点赶到接送骆大伯的老伴,黄飞华爱心车队的司机常常要“空放”,有生意也不做了。记者前往采访的当天中午,的哥王明良便从余杭瓶窑“空放”35公里,赶去梅花碑接86岁的郭大伯做血透。“说好的不能迟到,病人站都站不住,哪能让他们等着。”王明良认真地说。队长黄飞华说,有时高峰堵车,接送的时间加上赶过去的时间,要花两个小时,但是队员们都心甘情愿。

其实,黄飞华本人也已经患胃癌多年,队员们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但面对种种困难,黄飞华爱心车队的的哥们全都默默克服了。的哥赵灵告诉记者,“有能力的时候,要尽量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有变弱的时候。

他们在帮助他人中感受着快乐,同时也领受到了他人的关心。在杭州开了8年出租车的河南司机孙亚利,和赵灵一样,也是3年来坚持接送骆大伯老伴的出租车司机中的一员,他还是黄飞华爱心车队“关爱老人行动”的发起者之一。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坐上他的车,都能享受“半价”。他车上有个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坐过他车的老人们的上车时间、下车地点以及姓名等。“记下这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公益。”孙亚利说。他告诉记者,因为他的爱心行动被传为“佳话”,有一位老教师主动找来为他女儿补课,今年他女儿成功考入了杭州高级中学!

望江门骆大伯、大关西三苑虞奶奶、西城花园百岁老人、流水东苑97岁张奶奶、上岛公馆杨伯伯、邮电新村倪大妈、朝晖七区徐大伯、香石公寓钟大妈、三里亭杨师傅、水星阁陈阿姨、美政花园钟伯伯、朝晖六区钱老师……这些名字,在黄飞华爱心车队司机们嘴里,如数家珍,他们都出现在黄飞华爱心车队的“排班表”里。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率领一群人做好事,再成为一个区级优秀社会组织从而影响更多人——七年多来,黄飞华爱心车队的“爱心”一直在接力中。而这样的接力,还在持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杨磊 记者 许卓恒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