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两个表情——“最萌手术”
又聋又哑,基本不识字,手语也是“野路子”
茹彬正在与俞女士沟通。
茹彬手中那张纸上的图案。
刚接下俞女士的手术,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顺就开始觉得“头皮发麻”。
按理说,俞女士的手术不算高难度。俞女士39岁,职业裁缝,每天都得坐着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去年8月份,她腰椎间盘突出的旧患突然加重,左腿也疼得不行,走路都很困难。经过中药、针灸、针刀等治疗后,效果都不明显。最后她来到省人民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
李顺之所以感到有压力,不是因为俞女士的病情,而是因为这位患者是个聋哑人。
一般的麻醉手术中,医生必须及时得到病人的反馈。比如,医生在手术中会询问病人某个部位痛不痛,或者哪里有痛感。但是,俞女士口不能言,只能用手比划着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此,手术前几天,疼痛科招募了一名懂手语的志愿者,结果却派不上用场——原来俞女士根本没有学过正规手语,她比划的都是“野路子”。
医生们又想到用写字的办法来交流,不曾想,俞女士基本不识字,这个方案也黄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识字,图总看得懂吧?医生们准备了一张白纸,半边纸上画着一个人体躯干背面的图案,图上按序号标注了5个部位的疼痛区域,比如:2号代表腰部,3号代表臀部。另半边纸上,只有两个萌萌的表情,一张笑脸和一张哭脸。手术前,医生们想尽办法,终于让俞女士明白了:如果腰部痛了,就指指人体图案上的2号部位,同时伸出两根手指,然后表现一个哭的模样;如果不痛,就笑一笑。
经过一次次的演练,俞女士从起初的茫然,到后来慢慢找到了与医生的默契,最终基本能够理解医生的意思。
昨天上午9点多,这台静默的手术开始了。充当“翻译”的是疼痛科的年轻医生茹彬。茹彬刚从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不久,他是个身高180厘米的大小伙子。手术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半蹲在俞女士身边,不时拿着纸和俞女士交流。
就靠着一张图和两个“萌萌哒”表情,俞女士将自己手术中的感觉及时地反馈给了医生,手术中的几十次“对话”,基本没有出现问题。
当俞女士被推出手术室,“最萌手术”宣告圆满完成。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宋黎胜 记者 李维和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