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央企扛旗

20.07.2015  13:35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中央企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话题引发媒体关注。



研究人士认为,央企开拓海外市场较早,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央企可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国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商机。



央企优势独具



阿斯塔纳轻轨、泽蒙—博尔察大桥、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公布了中央企业参与的一系列大项目,涵盖了电力、轨道交通、建材、通信等多个领域。



完成从构想到顶层设计的过渡之后,“一带一路”建设在今年进入了关键之年。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磋商和落地,实现早期收获,成为今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一带一路’,央企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至少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央企开拓国际市场较早,比较熟悉海外市场;二是央企比较熟悉国家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愿景与行动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三是央企整体实力较强,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据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央企达8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已经承担了大量“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和战略支点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工作,比如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10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以及中缅、中泰、中老铁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项目。



须推动强强联合



“‘一带一路’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白明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央企发挥引领作用,既可以加快项目落地,也可以通过引领和带动,实现“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央企的引领作用既体现在对行业内的引领上,也体现在对产业链的引领上。”他说。



分析人士认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可以使央企做强,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中央企业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联合出海力度,推动高效产能合作,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合作共赢。”国务院国资委近日连续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及稳增长等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在会上如此表示。



据业内人士分析,伴随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央企兼并重组也须进一步加快。因为只有通过强强联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今年6月,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成立的中国中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被业界视为央企改革的样板项目。



不过,白明认为,央企引领“一带一路”建设除了强强联合之外,还须迈过两道坎:一是在外部环境方面,央企需应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多重风险;二是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应当加快,使其更具有市场化的竞争力。

(长兴县商务局供稿 转载地址:国际商报)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