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经济开局良好

28.04.2015  19:35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保障民生,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全市经济延续上年以来的回升势头,开局呈现“ 稳中有进,转型加快 ”的特点。经济结构由现代服务型主导的特征更加稳固,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一、 GDP 增速快于全国全省。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7%,增幅分别比上年全年和同期高0.5和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1.7和0.5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位列第3。

克      服需求不足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598.3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889.11亿元,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销售基本稳定,实行小汽车限牌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全市出口107.70亿美元,增长6.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利用外资12.17亿美元。

      二、 产业转型持续向好

      一季度,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9.76亿元、838.52亿元、1109.94亿元,增长1.3%、4.3%和1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2.6:44.5:52.9转变为2.5:42.0:55.5。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创近四年新高,拉动GDP增长6.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5%,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软件与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7%,文创产业增长20.8 %,旅游业增长  12.3%,增幅同比分别提高8.8 、4.5和2.6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3.23万平方米,增幅由去年同期-26.4%回升至19.6%。金融市场更趋活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2.53亿元,增长19%,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1个百分点。证券交易火爆,交易额增长162.1%。

      信息(智慧)经济强势推进。 大力推进“一号工程”,信息(智慧)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信息(智慧)经济增加值达到442.53亿元,增长22.2%。其中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物联网产业和互联网金融增幅分别达48.7%、36.0%、30.5%和110.6%。大华科技、阿里云计算、海康威视、聚光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高速发展。

      高端制造业比重提高。 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实现增加值162.09亿元、218.37亿元和186.0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7.1%、36.5%和31.1%,同比提高1.7、1.0和1.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规上工业4.8、3.0和2.5个百分点。

      三、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随着我市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创新发展渐成企业共识,经济运行中的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科技创新持续提速 。一季度,全市财政对科技支出达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35.1%和2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3.5%,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领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825.08亿元,增长14.4%,增幅高于总产值13.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0.2%。

      新注册企业快速增加 。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正在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下一阶段经济的预期新增点,一季度全市新注册企业10782户,在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5.8%的基础上,又增长29.6%,其中私营企业10347户,增长30.0%。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持续升温 。一季度,全市实现网络零售总额452.62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高于消费品零售增幅25.1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占全省的36.9%,继续保持各城市首位。

      民营活力趋于回升 。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2.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4.9%提高至57.6%。民营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达253.56亿元,增长11.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财政收入增幅0.7个百分点。

      四、 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09.44亿元,增长1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40亿元,增长10.5%,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5和1.7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改征增值税分别增长21.6%、43.2%、9.3%和2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税收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达到94.0%,处于全国、全省前列。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一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税200.31亿元,增长16.3%。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7.81亿元,增长7.3%。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季度,全市常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7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1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0%和8.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1.70,比上年同期缩小0.01。

      五、民生保障有效增强。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 一季度,全市财政用于民生项目支出165.64亿元,增长12.0%,高于一般行政支出增幅8.8个百分点,占全部支出的74.8%。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5%。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就业人员增加。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3%,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295人,同比减少4873人,下降10.8%,其中长期失业者人数同比下降23.3%。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一季度,全市CPI上涨0.9%,涨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当      前我市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不少困难,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尚未衔接到位,增长动力不足较为突出,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长期存在,市场需求难以提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大,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附表:              2015年1季度杭州主要经济指标

 

2015 1 季度

2014

2014 1 季度

绝对额

增长 %

增长 %

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998.22

8.7

8.2

7.5

#一产增加值

49.76

1.3

1.8

-0.1

二产增加值

838.52

4.3

8.1

7.2

  #工业增加值

741.23

3.6

8.6

8.0

三产增加值

1109.94

13.2

8.5

8.1

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98.31

3.0

8.9

8.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89.11

16.5

16.2

15.5

#工业投资

149.02

3.3

0.3

-8.3

  房地产投资

455.37

30.0

24.2

26.9

  基础设施投资

172.78

12.9

18.0

1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09.17

-0.2

8.7

20.7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45.20

-3.3

4.5

6.6

#出口总额(亿美元)

107.70

6.0

9.8

7.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2.17

-38.2

20.1

37.0

财政总收入(亿元)

609.44

10.4

10.7

8.9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45.40

10.5

8.7

8.8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0.9

2.0

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

-2.5

-1.4

-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

-3.5

-2.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