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贸工作总结

08.04.2016  18:58


 



一季度,省商务厅紧紧围绕“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12%左右”的目标任务和厅领导讲话要求,积极开展外贸“稳增长调研”工作,持续加强外贸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平稳开局,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季度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效



(一)问诊把脉,扎实开展“稳增长”调研。 为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出口情况,在原有包含1万家企业的月度外贸运行监测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着重加大了调研力度,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专题调研,力求做到快速反应。1月20日,我们对羽毛羽绒出口集中的萧山进行专题调研;2月1日,我们对船舶和油品出口集中的舟山进行专题调研;2月23日,我们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工贸易进行专题调研;3月初华交会期间,我们走访摊位、召开座谈会,发放并回收问卷574张;3月10日,我们对宁波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梅山保税港区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发展进行专题调研;3月中旬,我们针对全省典型企业开展了“稳增长 调结构”专项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348份;近期,我们又组成8个调研组,由厅领导带队赴全省各市开展以外贸出口为重点的“服务企业专题调研”。通过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的调研走访,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外贸形势的掌握了解,为我省外贸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



(二)因势利导,加强外贸发展资金使用指导。 于3月初出台全年外贸发展资金分配方案,优化完善了外贸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强化了省级商务发展资金对外贸的奖励和支持。一是突出引导与绩效,下达年度出口责任状,将资金分配与目标考核挂钩,激发各地工作积极性,稳步提高出口占全国份额。二是加大扶持与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展会,并对参展企业进行适当补贴。三是充分利用信保及中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中小型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小微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三)群策群力,稳步推进外贸运行月报制。 每月跟踪各市出口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分别由省政府和我厅通报至各市政府,检查督促进度。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外贸运行月报制度,11个地市及19个扩权县(市、区)分别确定专职联络员,每月上报本地外贸运行基本情况,每季度上报深度分析,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为宏观层面的外贸运行分析提供微观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外贸运行分析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四)连横合纵,推进 互联网+品牌+海外仓 建设。 推动812家浙江出口名牌企业加强与32家省级公共海外仓合作,探索B2B2C扩大出口的新模式,搭建以公共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提供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在日本、美国、欧盟、东盟、澳大利亚、中东等主要出口目标市场,有序推进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认定工作。



(五)以点带面,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开展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三年培育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合作共建”的方式,初审筛选15个县(市、区)作为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备选案例,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备选案例“一对一”定制转型升级路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审最终确定示范县名单,并给予政策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县转型升级建设以点带面,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示范引领、集聚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氛围,提高我省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提升和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示范工作。



(六)一体双翼,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于3月中下旬编制“名特优出口产品目录”认定细则,以“品质浙货 行销天下”工程为主体,以“浙江出口名牌精品库”和“名特优出口产品目录”为双翼,进一步完善我省自主品牌“一体双翼”的培育体系。在第26届华交会上,“品质浙货、行销天下”品牌推广首发仪式顺利开展,打响了“品质浙货”品牌培育的第一炮。



(七)挖潜增盈,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积极衔接境外商协会、科研机构,陆续开展招商招展活动,引导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加省内知名展会。大力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



(八)巧思谋新,全面推进展会拓市场工作。 3月初成功组织企业参与第26届华交会,全省共有958家企业参展,其中,新参展企业223家,更新率达23.3%;全省展位数1550个,占本届华交会展位总数四成以上,是参展数量最多的省份。本次华交会参展工作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例如首次启用“品质浙货”微信服务平台;首次统一设计装修方案;首次采用手机“二维码”扫码开展企业参展情况调研等,实现了参展水平上的较大提升。目前4月份广交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力保障企业顺利参展广交会。



二、 下阶段工作重点和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梁黎明副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密切跟踪形势,充分估计后期外贸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按照工作部署,抓紧、抓实、抓好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现阶段重点:



(一)加大对一季度外贸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 重点监测一季度全省外贸运行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密切跟踪各市一季度出口任务完成情况,分别由省政府和我厅通报至各市政府,检查督促进度,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目前已在3月初利用第26届华交会开展重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又组成8个调研组,由厅领导带队赴全省各市开展以外贸出口为重点的“服务企业专题调研”,并将利用即将开幕的第119届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开展调研,重点掌握企业招工、开工、订单、成本构成税费上交等方面情况。



(二)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个别服务。 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通过一对一服务、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摸清实际情况。在全省性的政策出台以前,本着“一企一策”的原则给予“一对一”个别服务和政策优惠,着重解决外贸发展中的“短板”和瓶颈制约。



(三)加大对贸易回归的支持力度。 一是鼓励各地抓好省外出口回归。 督促各地完善和落实外贸回归扶持政策,促进本地区贸易回归。 二是加强总部经济的引进。 建??机,出台对总部经济的“一企一策”等特殊优惠政策。以成品油行业为例,中燃、中石化和光汇三家公司是全国保税燃料油出口前三强,占全国出口的93.75%。2015年中石化舟山总部运行良好,中燃公司也打算将设在香港的结算中心转移到国内。建议我省争取中燃把舟山定位于华东地区结算总部,积极引进光汇油品的总部经济落户舟山。



(四)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和推广。 加快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试点推进,加快认定新一批省级重点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带动市、县二级开展市、县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带动小微企业扩大出口。



(五)出台三个行动方案。 近期将制定出台《完善外贸运行联系机制》、《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品质浙货”开拓国际市场行动计划》三个行动方案。



全年工作重点:



(一)健全重点出口地区、产业和企业联系机制。 健全全省外贸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联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在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确认600家以上重点联系企业,建立外贸运行分析联络员制度和月报制,每月上报本地外贸运行基本情况,每季度上报一次深度分析,提高外贸运行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二)深入推进外贸方式创新,向改革要增量 继续推动义乌、海宁市场采购贸易加快发展速度,积极加快鹿城、余姚等申报市场采购的试点推进工作,放大试点效应,按照“市采与旅购并重,复制和扩容齐试”的思路,力争全年市场采购贸易达到300亿美元以上。建设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联盟,提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带动广大小微企业扩大出口,争取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继续认定一批省级重点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带动市、县二级开展试点,力争全年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带动出口70亿美元。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杭州、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并逐步向全省推广,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三年培育工作,打造10个区域品牌深入人心、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具有参与全球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制订权和自主定价权的特色产业和企业集群。



(三)深入推进“品质浙货”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名特优”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推动“品质浙货”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区域品牌国际化营销建设,探索B2B2C扩大出口的新模式。大力推进“四换三名”工程,重点培育10家出口超50亿元的“航母”、20家出口超20亿元的“小巨人”和100家出口超5亿元的大企业,精心培育812个浙江出口名牌,利用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海外仓、展会等多种载体和平台打响“品质浙货”。紧紧扭住开拓国际市场“牛鼻子”,深耕传统市场,抢滩新兴市场,在“一带一路”布局10个自办展,组织企业参加111个境内外自办类及重点类展会。推动自主品牌企业全年新设500家境外营销网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



(四)促进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创新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推动出台我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优化现有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带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加工或物流、服务配套等方式进入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产业链、供应链。



 

(外贸发展处供稿)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