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工程”在余杭

19.12.2014  14:41

淘宝第一女装店——七格格

智慧农业大棚

智慧医疗:付费不用再排队

  “三转一争”专题活动中,余杭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12月18日,余杭召开全区信息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五年行动计划》,分析现状、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定位,落实部署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为“原点”精准发力,推动余杭在高起点上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这是一场区域的信息经济工作会议,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更是一段争先进位的庄严宣誓,一个面向未来的郑重承诺——
  “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抢抓机遇,发挥“三大优势”、立足区情,把握“三条路径”、明确任务,抓住“五个关键”,余杭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把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一号工程”,加快融入并在融入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进而引领杭州发展,力争成为新型城市化和创业创新的典范和标杆,成为杭州大都市最新最美的蓝海城区,成就余杭百姓最新最美的品质生活。

   ——发挥“三大优势” 助推余杭信息经济产业高地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可喜的是,余杭在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上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三大优势。
  “截止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交易总额达到人民币5556.66亿元,年度活跃买家3.07亿。”继集团9月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阿里巴巴的另一大盛事是11月的购物狂欢节交易达到571亿元,而2009年第一届购物狂欢节交易额为5200万元,也就是说,6年时间交易额增长了1000多倍。阿里集团总裁助理石波在余杭信息经济大会上分享了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宏大的数据分析令与会者目瞪口呆。
  没错,像阿里这样的创业传奇、造富神话,以前只发生在美国、发生在硅谷。如今它就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杭州,阿里的总部就在余杭的未来科技城。
  阿里优势,是独一无二的。余杭将深化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做深做透阿里巴巴这篇大文章,主动承接阿里巴巴的财智溢出效应,把阿里巴巴、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等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整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公共配套等,全力打造“阿里城堡”和“中国硅谷”。
  其次,余杭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余杭三面环绕省会杭州,沪杭高铁又把余杭纳入了国际大都市上海一小时城市圈,加上资源要素成本相对较低,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可以说是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黄金地带。
  另外,余杭快人一步的先发优势,也为确保余杭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余杭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明显;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呼应,全区推进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在人才支撑方面,余杭全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已达1178名,其中“国千”、“省千”共148名,“国千”、“省千”人才总量和年增量均位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这些,都为余杭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积蓄了力量、打下了基础。

   ——把握“三条路径” 发展信息经济余杭有容乃大
  以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余杭将积极发挥其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努力成为全省全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版图中的关键板块。余杭的实施路径,主要是走三条:实施“211”战略,深化“523”计划,落实“互联网+”思维。
  第一路径:实施“211”战略,也就是指建设“双核一镇一谷”。
  “211”之称,源自余杭“双核、一镇、一谷”四大信息经济产业高地的缩略。“双核”是指未来科技城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即智慧城市核心示范区和两化深度融合核心示范区,双核聚焦,围绕主城呈现东西呼应的发展态势。在未来科技城,利尔达物联网科技园、恒生科技园、神州量子网络科技、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等特色园区和载体建设加快;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唯一的一块“生物医药高新区”的金字招牌落户在这里,贝达药业等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和春风动力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蓬勃发展。
  “一镇”是仓前的“梦想小镇”,余杭把互联网创业小镇、天使小镇作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突破口,通过“双镇”融合发展,放大自身比较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平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大学生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以上,实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
  “一谷”,是指良渚智谷。放眼良渚这片浸润着五千年文明恩泽的崇尚“原创、首创、独创”精神的土地,如今已成为杭州乃至省内一个发展创新产业和智慧经济的热土,一些新词被一遍遍提及——“环浙大创新科技园”、“亿脑梦工厂”……层出不穷,这些新词背后是一件件令人振奋的消息和事件,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智慧经济赛场上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一个个新的“智富”传奇在这里诞生。
  第二条路径:深化“523”计划,也就是积极引导科技创新“523”计划向纵深方向发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业火种引燃了,产业才会越来越兴旺。园区提升改造腾挪出宝贵的空间,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返租出去,宁可慢一点,也要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2014年是余杭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的第二个年头,今年科创园区建设模式进化到“升级版”——从此前以镇街返租为主流向企业创办转变,扶持培育更多科创型企业家,将科技创新向量质并举的纵深推进。
  从2015年开始,余杭力争在现有基础上,通过5年努力,培育50家税收“成千上亿”级的工业4.0示范企业,打造20个产业生态化示范园区,集聚3000家科创型企业,以点带面,探索符合各区域特点的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之路。
  50家工业4.0示范企业,将全面按照工业4.0的要求,推进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通过5年培育,实现税收跨数量级增长,产生一批像老板电器、西奥电梯这样的税收亿元企业,成为余杭工业的中流砥柱;20个产业生态化示范园区将从只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服务”向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软服务”综合配套转型;3000家科创型企业,将重点引进培育互联网创业和科研院校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力争5年内达到3000家,为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第三路径:落实“互联网+”思维。
  传统集市+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旅游业+互联网成就了携程,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可以被互联网改变。
  余杭将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政府治理理念、思维和方式,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测、治安防控等社会治理领域集成应用,推动社会管理尽快向社会治理转变。另外,加快智慧社保、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信息经济发展成果的应用以改善民生,让余杭百姓更便捷地共享主城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产品,走出一条与主城区一体化的新路径。
  落实到余杭各镇街、各企业层面,就是将积极探索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有效方式,推动各行各业和创业者搭乘互联网、信息化快车实现跨越发展。

   ——抓住“五个关键” 为余杭信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信息经济,方向至关重要。余杭明确一个方向:即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加快智慧产业化,就是要以未来科技城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以梦想小镇、良渚智谷建设为引领,有效利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和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拓展区的信息产业基础,使之成为支撑余杭智慧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加快产业智慧化,就是要推动传统产业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以此引领和带动余杭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重点是按照“装备智造、余杭之基;信息经济、杭州一极;生物医药、浙江高地;品牌布艺、中国名城”的产业定位,以信息经济串联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布艺四大产业,加快提升产业智能化。
  第二个关键是引导企业和园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余杭“e指数”。“e指数”评价体系分为两套指数体系,分别是企业信息化指数和园区产业生态指数,以“工业4.0”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快工业物联网应用;以生产、生活、生态平衡互动为导向,打造自然生态优美、产业生态完善、生活生态和谐的产业园区。余杭创新设立“e指数”,将与企业、园区的奖补政策挂钩,推动企业和园区提升核心竞争力。
  另外,余杭还将建立一个机制,即市场、企业、政府三方联动机制,统筹三方力量,形成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主推的总体格局;打好一个基础,即信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充分发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主力军作用,提升网络智能化和综合业务承载能力;强化一个支撑,即人才智力支撑,注重人才培育,充分利用浙大、杭师大等周边高校资源,组织开展各层次人才培育工作。(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