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正如您所愿
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医治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稳定与改善人民生活,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开发矿业”的号召。
69年来,“开发矿业”这四个字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身于地质找矿工作与矿业开发。矿业人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坚守在矿业战线,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也使我国由一个小铁钉、点灯用的煤油都要依赖进口的穷国,一举变成了一个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矿业大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发矿业”的号召,让一大批有志青年投身地质找矿工作,为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恢复与重建国民经济,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来解决国家建设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资源短缺问题。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规定地质部门对19种矿产勘探出储量,而到“一五”末期,地质工作者实际探明了74种矿产的储量。
地质工作和矿产开发,有力地支撑了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执行。这5年内,我国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这期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新式机床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和矿山设备制造、高级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同时,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到1957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67.8%,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平均每年增长18.4%,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14.7%的速度。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在上述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5年内,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2.9%,职工的实际工资增长30.3%,农民的收入增长20%左右。
从“二五”计划到改革开放之前,尽管矿业发展经历了几次波动,但在“开发矿业”的感召下,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通过地质调查和群众报矿等多种形式,查明了30多个矿种,建立了五大煤炭基地和十大钢铁基地,建成了铜、铝、铅、锌有色金属原料基地,奠定了钨、锡、钼、锑和稀土的优势矿产地位,保障磷、硫、钾化学工业原料,扩充国家黄金储备。发现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铀矿,为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铀矿资源基础。查明了全国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
另据有关资料,从1953年~1978年的25年间,我国的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原煤产量达6.1786亿吨,为1949年的19倍;原油产量达10405万吨,为1949年的867倍;铁矿石产量达11779万吨,为1949年的199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95.24万吨,为1949年的73.26倍;黄金产量达19.673吨,为1949年的4.8倍;化肥产量达869.3万吨,为1949年的1448倍;原盐产量达1952.5万吨,为1949年的6.5倍。地质找矿工作,特别是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矿业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在“开发矿业”的感召下,矿业以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的地位,成为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支撑与资源保障。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矿业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截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矿产地25000多处,全国建成各类矿山有153063座,其中国有矿山9000多座。全国矿石采掘量54亿吨。这一时期,我国能源矿产勘查工作突出“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高产油气流的产出,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的新突破。春晓油田的发现,实现了东海油气勘查的重大战略性突破。珠江口盆地油气的突破,使南海成为继渤海湾、东海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海上油气产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其中,矿业发展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69年来,在“开发矿业”的感召下,经过广大矿业工作者的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形成了完整的矿产资源供给体系,对全球矿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种较多。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60多年的努力,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72种。其中,能源矿产12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已发现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2种。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发展,我国主要矿产品产量成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加,从一个矿业小国发展成为矿业大国,建成了包括能源、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及建材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矿业及其原材料加工工业体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对全球矿业发展举足轻重。
据统计,我国因矿而兴的各类矿业城镇有400多座,矿业城镇人口约3亿人,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部分。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2015年,我国非油气矿山企业数量为83648个,其中大型矿山4140家,中型矿山6667家,小型矿山48390家,小矿24451家,矿业总产值为11735.62亿元。
近10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全国矿业职工人数有所减少,但仍有近700万人。
迄今,矿产资源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业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着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资源需求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预计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精炼铜1350万吨,原铝3500万吨,矿业发展和资源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近几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全球矿业形势呈现下行趋势,我国矿业形势也难以独善其身。加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一些常规矿产资源的消费陆续达到峰值,需求开始下降。但从整体来看,矿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改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这一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而这些都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支撑,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对矿产资源消费强度最大的阶段。
同时,随着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地不断推进,部分矿产,如锂、稀土、钴、钒、钛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再者,农用化肥生产中消耗的钾、磷矿产,能源生产中消耗的化石矿产,以及药品生产消耗的小量、微量矿物,仍有巨大的需求,且不能循环利用,还得依靠矿业。可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基本面没有变,对原矿的消费需求仍然很大,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宗矿产品的消费需求仍将高位运行。即便完成了工业化,要支撑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对于能源矿产,还是用作原料的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是巨量的,我国矿业发展的根基不会动摇。
近几年来,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获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发现重大突破,成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与此同时,我国在清洁能源和关键矿产调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从长江上游到中游的战略性拓展;在新区新层系钻获油气流;取得铀矿重要发现;发现大量锂、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锰、锡、铬铁矿、磷等大宗紧缺矿产也有重要发现。
从矿业生产来看,2018年,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5.5亿吨,同比增长5.2%,比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国内黄金产量为401.12吨,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5688万吨,同比增长6%。2018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6.7%,钢材产量同比增长8.3%;生铁产量同比增长2.4%;水泥产量为21.6亿吨,增长2.3%,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矿业发展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产能过剩;清洁能源供应不足;铁铜铝等大宗金属矿产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新兴矿产虽有比较优势,但产业发展层次低;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全国小型及以下矿山数量占比高达88.4%,产能占比却不足4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是新时代我国矿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我国矿业发展进入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任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惊人奇迹。但与此同时,长期粗放式、压缩式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资源、生态、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比较传统粗放,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绘就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矿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并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方面要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从而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在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矿业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设绿色矿山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关切的紧迫任务,是矿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2010年,原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指导意见》。2012年6月14日,原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到2015年,建设600个以上试点矿山,形成标准体系及配套支持政策措施,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步伐明显提速,共有4批661家矿山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7年3月22日,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基本扭转传统粗放浪费的矿业整体形象,到2020年基本建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大目标任务,从转形象、转方式、促改革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还从用地、用矿、财政、金融四个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政策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继续促进矿业科学发展?我们认为,要坚定不移地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矿业开发的全过程。要全力在矿业行业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二是要稳步推进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型矿业建设,坚持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矿业领域广泛应用,真正实现矿业转型升级。三是要全面推行绿色勘查,从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装备提升等方面加强示范推广,在建成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和示范区的基础上,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排查清理工作,引导区内矿业权有序退出。四是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机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五是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推动矿业发展更具普惠性。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利益共享和矿区矛盾化解机制,实现矿山企业发展、矿区民众受益、矿地关系和谐。六是继续推进资源扶贫惠民,优先开展贫困地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矿山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促进地方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定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领,为新时代矿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弘扬“开发矿业”的精神,建设矿业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稳定、经济、可靠的能源、矿产和其它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同时正视并努力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我国矿业事业可持续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