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官主审 一群法官旁听

27.10.2015  10:41

  “未经审判员允许,代理人随意从旁听席接收书面材料”;“旁听人员议论案件情况,未予以喝止”;“对双方无争议的事实问题,未当庭予以确认等情况,还需加强……”随着庭审中的这些瑕疵被一点点放大,龙泉法院的法官吴孝森急得手心都出了汗。
  日前,龙泉法院举行了一次“观摩庭”。在龙泉法院第五审判庭,一起物权保护纠纷案件公开开庭,主审该案件的法官吴孝森敲响法槌,按照程序审理案件。不少资深法官都来旁听这起案子,并进行了点评。吴孝森得到的评价是“表现较好,但也存在不足”。
  为了提高法官的办案和庭审把控能力,缓解法官“断层”现象,今年9月以来,龙泉法院搭建了“观摩庭”平台。全院法官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全程参与案件庭审、视频观摩、打分活动。每期“观摩庭”都会选取一个典型或疑难案件,所有参评法官,有的现场观摩,有的坐在电脑前观看庭审录像。庭审结束后,观摩的法官还要开个座谈会,根据庭审言行、司法形象、庭审程序等内容,对主审法官进行打分,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大家对案件本身难点进行探讨,力求公平公正裁决。
  在审判岗位上已经5年了,面对这种新形式,吴孝森还是感觉“压力山大”。“平时开庭审案习惯性会关注案件本身,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确实相对较少。”吴孝森说,通过这次“观摩庭”,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开设庭审‘观摩庭’,对于青年法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不仅有利于法官查找庭审短板,提升庭审驾驭能力,也有利于保障庭审程序高效、正常运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介绍,龙泉法院除了在全院范围内组织“观摩庭”,还在40名法官中随机抽取5名,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评议。这项评议将调取查看被评议法官审理案件的庭审录像,查阅被评议法官近年来主办的案件案卷,并将评议对象范围扩大到市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律师、案件当事人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官的整体办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