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

30.04.2016  09:25

陈忠实和王全安

昨天上午7点40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在西安市西京医院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3岁。据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邢小利透露,去年陈忠实确诊口腔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最近一个月情况又急转直下,“最近几天他一直吐血,接连抢救了几次,今天早晨又抢救了一次,但是这次没能抢救过来”。

何启治 他生病时表现得很乐观

昨天,记者联系了被陈忠实视为“伯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副总编辑何启治,他表示去年10月底在知道陈忠实生病后去西安探望过他,“当时他表现得非常乐观。”今年80岁的何启治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副总编辑,《当代》《中华文学选刊》主编,与陈忠实交情匪浅,陈忠实曾说:“《白鹿原》很多出版社都要,但我从来没想过给别人,只想给《当代》,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何老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见到陈忠实时才43岁,“当时我当文学编辑,分工西北地区,忠实当时是刚刚起来的几位青年作家之一,我只是看了他写的一个两万字的短篇《接班以后》就很看重他,就跟他约稿。”何启治也没有预料到二十年后他就把《白鹿原》给了自己,“这二十年发生了很多变故,但我们始终有联系。

最后一次见面则是去年10月31日,他听说陈忠实得病了,便带着《白鹿原》现在的编辑刘稚去西安看望他。“我看到他当时还是比较乐观的,当然也知道他的病很严重,他当时在他那个很乱的工作室里面,已经接受过一些雾疗,不过他还是边说话边用毛巾擦嘴,因为会有口水流出来。”何启治告诉记者,当时陈忠实表现得很乐观,“他寄希望于治疗有效,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危险”,不过因为希望好好休息,减少干扰,陈忠实都谢绝了很多人的探视,只见了多年的老朋友。

文学评论家夏烈 他扛起了中国百年历史

杭师大教授、文学评论家夏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陈忠实“扛起了中国百年的历史”,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有担当的作家。夏烈表示,虽然没有和陈忠实见过面,他们却有共同的好友,通过好友他了解到陈忠实是一位认真、严谨、和善、忠厚的长者,“他为人一直都非常低调,但是内心庄严浩大,格局比较大”。

陈忠实对夏烈的影响很大,“作为文学评论家啊,看了那么多文本,回头看,还是陈忠实的小说最独特、厚重。陈忠实身上有非常中国的儒家思想,他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作为一位读者,夏烈认为陈忠实用文学记录了中国百年历史,探讨中国的出路,“他的书很好看,可读性强,跟中国过去百年历史和社会生活很接地气。

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重要性在于,在我们共同面对历史、想象未来的运思立意中,一条思想路径的文学化表达空间得以徐徐展开,一种由史料的具体到思想的抽象再到虚构世界的具体的层层转换、落实,是一项富有难度的美妙壮阔的工程。”在夏烈看来,陈忠实不是一个避实就虚的人,不是一个自囿零碎的作家,不是一个无所批判的犬儒,他迎头赶上作家的时代任务和对知识分子精神旨趣的向往,显然是一种杰出的素质,这也是《白鹿原》虽然经受各种挑剔争论却依旧坐稳当代文学经典之作位置的内在原因。

第六代导演王全安 他走得太早了

被陈忠实称为“死后放在自己棺材里当枕头”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目前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形式,而电视剧也已经杀青,正在后期制作中。《白鹿原》每一次以不同的形式与观众见面,陈忠实都会给予很大的支持。

2012年,导演王全安曾将小说《白鹿原》搬上大银幕,陈忠实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他力挺王全安,曾表示:“尽管现在是两个半小时的版本,但非常精彩。这个电影装不下那么多的情节,像白灵等有些人物进不去,但是电影还是体现了我小说的中心。我给它打95分。”昨天,记者电话联系王全安,在听闻陈忠实去世的消息后惊愕不已,他跟记者反复确认,“不会吧!我都没听说这事。陈老那么优秀的作家,走得太早了”,随后连说了三个“太遗憾”。

尚在紧张后期制作中的电视剧《白鹿原》剧组清晨惊悉陈忠实先生去世的消息,全组上下震惊不已也感伤不已。他们写道:“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惊魂。开拍之初,您的亲笔题词展在眼前,您的耳提面命尚在耳际。您说过,《白鹿原》的改编,您寄希望于电视剧。没能让您看到是我们永远痛彻心扉的遗憾!唯有不辱使命、潜心制作,才能表达对您的最深切哀思。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陈聪丽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