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关心桥驿站”帮教帮扶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取得初步成效

16.02.2016  17:05

  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等六部委《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精神,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水平,省厅会商浙江省关心桥教育公益基金会,于2015年4月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以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帮扶为主旨的“关心桥驿站”共建活动,在杭州市余杭区等6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加强工作指导,试点有条不紊。 一是研究商定合作社会组织。各试点地区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矫正专业社会组织,根据要求寻找并商定合作的社会组织。在省厅推动下,浙江省关心桥教育公益基金会分别与试点地区司法局及当地拟合作的社会组织签署《“关心桥驿站”社区矫正服务项目协议书》,每年为每个“关心桥驿站”拨付工作经费5万元。二是筛选确定帮教帮扶对象。各试点地区综合考虑社区服刑人员年龄、文化程度、犯罪类型、分布地域等因素,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筛选,共筛选确定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135名,作为“关心桥驿站”的首批帮教帮扶对象。同时,确定专职负责“关心桥驿站”项目的专业社工10名。三是调研制定个性帮教方案。各“关心桥驿站”的专职社工在司法所工作人员或社区综治干部的陪同下,查阅了每一名帮教帮扶对象的个人档案,走访了每一个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及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为每一名帮教帮扶对象建立信息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社会表现、社会反响、社工诊断等,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制定针对性的帮教方案,确保帮教帮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规范教育学习,工作有的放矢。 一是明确要求,强化严肃性。各“关心桥驿站”对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教育、个人自学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刚性要求。余杭区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并实行签到制度;对因故请假不能参加的人员组织补学,确保100%参与教育学习。德清县制作《教育学习规定科目自学记录卡》,要求每周个人自学不少于1小时,并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和内容,每月定期检查。二是丰富内容,提高针对性。针对青少年特点,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努力引导修正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行为模式。浦江县在每月集中教育学习时确定一个主题,已先后开展了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宣讲、禁毒教育。余杭区聘请了2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律师作为义务辅导员,开展针对性、专业化的教育辅导。三是创新形式,提升实效性。各“关心桥驿站”整合社会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学习形式,着力提升教育矫正效果。德清县建立微信社交平台,每周推送学习内容,并利用集中教育组织相互交流;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图书馆,专门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借阅服务。桐乡市以法律法规学习、电教片播放、心理知识讲座、网络平台教育等形式,量身定制每月“教育学习套餐”。拱墅区依托华数电视,搭建社区矫正在线教育平台。
   三、拓展公益服务,活动有声有色。 一是以文明劝导促遵纪守法。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交通劝导、防诈骗宣传等活动,在主动参与、潜移默化中,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江东区联系交警部门,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2个交通文明岗,让他们轮流协助交警引导文明行车,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余杭区每周安排2名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在ATM机旁协助做好防诈骗宣传。二是以公益劳动促自食其力。积极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各类公益劳动,培养劳动意识、责任意识。拱墅区、浦江县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了河道保洁、垃圾清理、清除“牛皮癣”小广告等公益劳动。德清县每周六、周日下午,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到县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维护秩序。三是以居家服务促融入社会。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在服务社区中主动融入社会。桐乡市安排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从事打扫卫生、布置楼梯和房间等服务。德清县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县福利院老年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江东区组织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到社区认领微心愿,帮助弱势群体实现梦想,也让自身得到教育。四是以个性帮扶促早日新生。各地根据实际,落实个性化帮扶教育措施,体现人文关怀,促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德清县将帮教帮扶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晨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义工队伍,实行“去标签化”管理,促使其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参加公益服务。余杭区在街道辖区内落实爱心企业,为2名就业困难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工作岗位,同时对3名家庭困难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