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

12.01.2015  12:12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部门资源,以医疗护理康复进家庭为基础,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提供可及、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模式。
  近日,《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促进办法》正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征求意见。这也是继去年10月4日《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实施以来,我市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的又一举措。

  医保优惠政策大幅向社区倾斜
  根据《办法》,参保人员在签约全科医生处首诊,接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市人力社保部门将调整和完善相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家庭病床等相关管理制度,探索转诊结算新模式,引导首诊在社区、住院病人和康复病人双向转诊,推动建立分级诊疗、门诊双向转诊体系。
  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医保优惠政策作为签约服务的支持内容,将配合医养护一体化签约试点工作,提高市民签约的积极性。
  “以城乡居民医保(一档)为例,门诊起付标准原来是300元,签约后起付标准为零元,也就是说,他到社区看病或通过社区转诊,一开始就可以按比例报销了。而且签约后转诊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比如说转到三级大医院,原来的报销比例只有40%,签约后转诊,就和在社区医院看病报销比例一样达到70%,而且可以直接在大医院按照社区医院的比例结算。

  签约医生考核激励制度更完善
  《办法》鼓励社区全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等项目均将纳入全科医生绩效考核内容。
  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邹月介绍,该中心有23名一线全科医生,组成12个团队,服务15000余位签约居民。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医生,这也会激励医生提升服务水平。对医生的考核根据签约人数,那些服务态度好、病人认可度高的医生,收入也会多。”她认为,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提升社区医生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居民信任社区医生,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大病上医院。
  吸引更多有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生下沉到社区,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基础。近日,杭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涉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保互认”,从今年1月1日开始,萧山、余杭和主城区医保互认逐步推开,在主城区工作的萧山、余杭人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刷市民卡看病、配药。

  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一卡通
  我市提供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分家庭型服务形式、日托型服务形式、机构型服务形式三种类型。其中家庭型服务形式以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为支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指导生活照料为主的基本型服务,重点是开展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家庭病床等服务。

  如何让这样的服务更具有“智慧”?
  《办法》明确,市民卡服务机构要以市民卡为载体,做好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个人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结算信息技术服务,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一卡通。同时,还要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数据库,归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以及医疗业务相关数据,并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
  未来,我市还要实现跨区域、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尝试运用远程医疗技术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签约后,到社区看病门诊起付标准为零,比起到大医院看病要300元起付,医保政策大幅度倾斜;在社区医院看病,同样可通过远程医疗服务,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也比赶来赶去到大医院看病方便多了;同时,以市民卡为载体,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数据库,归集居民一生的健康信息。(本站编辑 刘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