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水 水清岸绿

12.04.2016  10:57

  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五水共治”进入第三个年头,嘉兴坚持不懈地推进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出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水清岸绿天蓝、宜业宜居宜游、富饶和谐幸福”的江南水乡典范。

   2015治水成绩单

  嘉兴治水,用三年时间拼出了水质的“两个历史性转变”,治出了江南水乡的新美景,同时也治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2015年,嘉兴市海盐县、海宁市被授予2015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  (市、区)“大禹鼎”。

  共治共享取得突破

  嘉兴编制了《水环境治理综合规划》和《市域污水处理工程专项规划》,出台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5个方面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嘉兴市“五水共治”重大项目投资计划(2014-2016年)》,安排“五水共治”投资项目509个,总投资675.3亿元。打破条线分割,率先在全省设立治水办,统筹治水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协调管理和督查考核,改变“九龙治水”的旧格局,形成“一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一条龙负责”的治水新格局。

  重点领域深入推进

  强力“清三河”。把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作为民生福祉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来回应,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作风的大考场。将“清三河”治理任务落实到各级河长,包河到人,三年治理“三河”2968条、1905公里,河容河貌明显改观,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县3个(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

  深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率先在全省启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空前,3年累计拆除违建猪舍1604.2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高峰期的300多万头削减至32.8万头。以“减量、提质、增收”为核心,打响了“治水攻坚”第一枪,规模化、循环化养殖迈出新步伐,实现农民收入连续12 年全省第一。

  削减工业污染。2015年初,嘉兴全市再次排查确认未入网工业企业2121家,年底全部完成入网,3年累计完成企业入网8847家。截至去年12月底,共投入资金5.57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建设462公里。2015年嘉兴市规上企业工业用水量3571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0500万吨,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治理生活污水。累计建成城乡污水管网3508公里,投入157.4亿元实施治污水项目641个(其中投入20.2亿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新增受益农户22.3万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65个治理村的任务。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重点加强“固堤”“扩排”等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嘉兴段),年度计划投资4亿元,完成投资 11.36亿元。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完成10.69亿元,嘉善县太浦河取水二期工程完成管网建设7.8公里。嘉兴市南排工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南台头闸除险加固。海宁市上塘河灌区已完成目标任务。提升工程重大项目——海宁市上塘河灌区,当年计划完成改善灌溉2.76万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到12 月底完成投资2700万元。

  关键环节持续着力

  开展水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实施新塍塘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贯泾港水源湿地完善工程、海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平湖市广陈塘河道整治和海盐县千亩荡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全市2007年~2013年省级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58个,至去年底竣工验收项目55个。完成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3.2188万亩,超额完成省指标数7.06万亩的年度目标。

  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改革试点等工作。

  2016治水作战图

  2016年,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嘉兴市将全面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可持续导向,深化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完善体制机制,助推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为“两美”江南水乡典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两大目标”

  将新一轮河湖清淤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城东再生水厂等列入2016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有效巩固、持续扩大水环境治理成果。全面消灭劣Ⅴ类水体,在上游来水稳定改善的基础上,确保全市主要河流80%以上达到Ⅳ类水体,Ⅲ类水体比例实现翻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保持优秀。

  实施“七大工程”

  实施消灭劣Ⅴ类水攻坚工程。制定市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整治计划,落实“一点一策”“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开展集中攻坚行动,确保基本消灭劣Ⅴ类水。同时,排定Ⅴ类转Ⅳ类、Ⅳ类转Ⅲ类三年提质计划。

  实施城乡污水治理工程。抓紧出台《市域污水处理设施布局规划》,全面完成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的普查整改,新增城镇污水管网3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受益农户5万户以上,实现受益农户累计达到80%。

  实施污泥固废整治工程。加快编制完成全市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处置费统一结算平台建设工作,建立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处置的全过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和污泥的全过程监管;加快嘉兴市危废填埋场建设,同时积极筹备嘉兴市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二、三期工程建设。

  实施河湖清淤连通工程。完成1000万立方米土方的河湖清淤任务,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3~5条(个)美丽河道(湖荡)。

  实施工业企业全入网全达标工程。开展工业企业污水全达标三年行动,明确2016年实现全市省控以上重点企业全达标,2017年实现全市市控以上重点企业全达标,2018年实现全市环统重点调查企业全达标。

  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基本实现种养业“零排放”,制订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双降”考核细则,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实施“绿色港口码头”创建工程。建立健全港口低碳绿色发展管理制度,每个县(市、区)建立2~3个港口新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试点区。

  完善“五大机制”

  完善长效治水机制。完善“河长制”考核办法,拓展河长职责,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全市域航道保洁全覆盖,实行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保洁。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快建设与当地污泥产生量匹配的处置设施,实现全程监管。到2017年底前,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实施生态考核补偿机制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营维护管理实施办法,配套出台财政补助办法。探索建立治水公益基金。完善奖惩常态机制。继续把“五水共治”工作作为县(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五型”机关创建的重要内容,将污染负荷消减目标和治理目标,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把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