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铸重器 宁波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纪实
装备制造,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设备的母机,工业命脉、大国重器。德国工业4.0、美国制造业回归、欧盟“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新一轮大国工业实力的较量,号角已经吹响。装备水平,一槌定音。制造业大省浙江,将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承担起何种历史使命?
春夏之交,我们走进浙江装备制造业重镇宁波,一幅千帆竞发、海阔鱼跃的图景呈现眼前。大批市场主体实业报国、奋发作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励精图强,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高歌猛进,正以其强大产业关联度,拉动、引领浙江制造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一批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重器”铸成,集结出港,搏浪蓝海,直取“中国制造2025”的彼岸。他们雄踞装备竞技场第一方阵,个个身怀绝技:全球最大的6600吨注塑设备、中国第一根1500米水深海底电缆、“神五”到“神七”的成套输变电设备、全球第一台1万法拉级超级电容……
今年一季度,宁波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再往前看,截至2014年底,宁波已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858家,201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率先突破千亿元,达到1055亿元,均居全省首位。截至去年,宁波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产值均已占到全省的25%。
转型升级,势大力沉。宁波样本,催人奋进。
大手笔谋转型
东方大港,万商云集。大吞大吐的地利,重商亲商的人和,改革开放的天时,宁波临港重装备产业其来有自、底蕴深厚。至2007年,宁波形成了船舶修造、注塑机、气动件、紧固件、模具、铸造、轴承、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优势产业,40多种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跻身中国装备制造业重镇。
然而,彼时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还印烙着工业文明追赶者一穷二白、家底微薄的窘迫,民用水表、六角螺栓、通用阀门等大批今天看来低端零碎的产品,赫然名列产品目录。在含金量不高的诸多“第一”面前,宁波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宁波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缺“核”少“芯”、产业低端的沉疴暗疾,咬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抓工业”的立身之本,一任接着一任干,潜心谋划,奋发图强。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前,宁波便出台了《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数控装备等十大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从2012年起,宁波扶持装备制造业更是一年一策,紧盯动向,精准施策:从2012年梳理出宁波装备制造业八大重点领域,到2013年进一步突出新兴装备,聚焦具有区域优势的高端装备和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再到去年《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以智能装备制造为引领”,层层递进,路径清晰。与“一年一策”配套的,则是每年投入2亿元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一场瞄准大型成套设备、数控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整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的谋篇布局,迅疾提速,密集落子。大手笔擘画、大战略布局,一批百亿、千亿级大平台拔地而起,央企、全球500强等鲲鹏大鸟择木来栖:
鄞州中国南车产业基地,主攻新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电车,今年已有超级电容和储能式无轨电车整车等两款高端装备产品下线;
杭州湾新区的汽车产业基地,落户了大众、吉利两家整车企业,今年一季度宁波大众实现产值85.6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13%;
北仑小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海天、球冠、韵升、腾龙、华夏一品电梯、弘讯科技等一大批高端智能装备企业,去年11个项目投产;
余姚占地1.8万平方米的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已签约或正在跟踪洽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达101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项目82个;
慈溪22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区,聚集了高档汽车轴承、高性能密封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3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象山临港装备工业园,瞄准深海钻井平台等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中石油海洋工程(中海海工)、新乐造船、日星铸造等20多家重型装备企业齐聚园内,中海海工一期今年将建成投产……
今年下半年,一个支撑宁波“港口经济圈”的大平台——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将在北仑开工。
大投入、大平台、大引进,政府强有力的有形之手,让无形之手信心倍增,一批市场主体雄心勃勃,冲刺高端装备制造制高点。
剑指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国际装备制造的制高点,是记者在宁波采访时听到的最热的关键词。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加之传统产业,点石成金,立竿见影,成为浙江“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关键一环。宁波装备制造业责无旁贷,转型目标剑指智能化。
信心来自哪里?又从何处着手?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叶春华讲了个故事。去年,工信部一位领导专程去德国考察工业4.0,大众总部告诉他:大众有一个工业4.0的示范厂,就在中国宁波的杭州湾。“这启示我们,从引进智能装备入手,从应用入手,以点带面。”宁波出台一项政策,对列入宁波市智能制造及强基工程专项计划的项目,按项目的生产性设备、测试设备和技术等实际投入额,予以12%的补助,单个企业当年补助额最高封顶1000万元。
走进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智能装备展现的工业之美,如同工业文明的洗礼。10余万平方米的车身车间,530台机器人长臂善舞、上下翻飞,自动化率达到86%;总装车间内,82台无人物料运输车,在磁性导轨引导下,穿梭在14条设定线路上,自动将各种零部件准确送至不同工位。“互联网+”融入了每一个细节,在底盘合装工位,机械臂每拧一个螺丝,都会把施加的扭矩、应力数据,自动发送到德国总部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吻合则发送合格信号给下一道工序。
与全球顶尖的工业王者同台竞技,宁波一批优秀民企找到了感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地企业急起直追。
伺服系统,是智能化装备的关键控制件,其中的伺服控制被称为工业自动化“皇冠上的明珠”。宁波一家民企向它发起挑战。
海天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注塑设备提供商,年销售额达70亿元。去年,海天集团创制的国内首台锁模力6600吨、容模量50立方米的超大型精密注塑机,一举解决中国航空航天、军工制造等行业超大型精密构件的“卡脖子”难题。虽然已是装备制造的世界级“单打冠军”,但不甘心生产注塑机的多轴数控机床需要进口,海天集团又向工业母机的“全能选手”转型,海天精工横空出世。仅几年,海天精工连续突破伺服电机、伺服驱动两道门槛,从两轴、三轴到四轴,去年已跻身国内第六大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商,产值做到30亿元。技术总监张建国告诉我们:“集团组建了一个团队,准备花点代价,坚决拿下数控机床的‘大脑’——伺服控制,把伺服系统的全产业链抓在自己手里。”
一家从塑料凉鞋起家的民营企业,迎来了工业自动化最后的“临门一脚”,令人感佩不已,而这在民营企业占经济实体总数约95%的宁波,绝非个例。
2014年6月,大众、奔驰等汽车巨头的电子系统提供商宁波均胜电子,并购了德国老牌机器人企业IMA,将欧洲前四的机器人技术收入囊中,跻身全球汽车工业机器人细分市场第一梯队。“我们就是瞄准德国库卡、瑞士ABB。”均胜电子副总裁郭志明说。一次并购就是一次漂亮的弯道超车。从汽车电子到汽车工业机器人,均胜电子又把产业链延伸到了微笑曲线的新高端。
而宁波菲仕电机,则在伺服电机领域大步流星,追赶着德国西门子、日本安川。伺服电机,被称为“会思考的电机”,是智能装备须臾不离的基础部件。菲仕独创的分瓣式大型伺服电机,使之在全球20千瓦级以上大型伺服电机的细分市场上跻身三甲。中科院成都光电所超大型天文望远镜一年只转一圈,需要大型精确控制伺服电机“伺候”,菲仕电机的分瓣技术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这些领军者身后,还有着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占地32.8亩的北仑智能装备研发园,入驻了20余家机器人企业,正在形成集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产业链配套于一体、产学研合作并行的高端智能装备企业孵化基地。2014年,宁波智能制造装备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7.4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潮涌动
市场主体永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而创新正成为驱动宁波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深海500米以下,水压巨大,暗涌湍急,历来是中国电缆生产商的“禁区”,中国深海石油钻探的“血管”由此遭到美英法几家巨头的长期封锁。去年,我国首套“深海脐带缆生产系统”试水深圳湾一次成功,水下1500米工况优异,一举把中国海底电缆作业水深纪录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牵头这一国家863项目的,就是宁波东方集团。
一截小臂长短、碗口粗细的深海脐带缆,就重达10多公斤。高强度、高韧性特种钢包裹着五六种粗细不等的线缆,集成了电力传输、光纤通讯、油气输送等多项功能。通过它,在海面钻井平台上,就能精确操控千米之下的深海机器人作业,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从此有了自己的深海“血管”。董事长夏崇耀自豪地告诉我们:“一根这样的电缆,能卖到一两亿元。‘脐带缆’只占公司年销售额的30%,却占到了利润的70%。这就是高端装备的附加值。”
在宁波,像这样最直观反映宁波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水准的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屡见不鲜。从2007年至今,宁波已成功申报国内“首台套”产品13项,省内“首台套”产品81项,今年申报量预计比去年翻一番。每一款“首台套”的背后,是一片市场蓝海、一次惊险飞跃、一次破茧化蝶。
创新,引领着宁波一批高端装备企业闯荡全球,攻城拔寨。
宁波南车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超级电容,连续刷新单位储能的世界纪录,名动业界。以此为核心的全球第一款储能式无轨电车,上月一下线,就引来了捷足先登的跨国伙伴。匈牙利布达佩斯市公交公司签下采购意向,奥地利格拉兹市签下产融合作协议,北美新能源巨头、美国Green Power公司,则放眼长远,签下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单价数十万欧元的储能式无轨电车,有望续写中国“高铁传奇”。
在全球最大海洋工程辅助船生产基地,“浙江造船”手握全球三成海工辅助船订单。海工辅助船科技含量高、制造难度大、下水工艺独特、附加值高,每一艘海工辅助船针对不同工程、不同作业海域、不同客户需求,都可以说是“私人定制”,从接单到交货,都是一次系统创新。在全球造船业一片惨淡之下,“浙江造船”每年交货量保持在两位数,并打入北欧海运强国市场。
重应用,是宁波企业一个鲜明的特点。如何把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应用到宁波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块状经济中,一举实现“成建制、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宁波独辟蹊径,搭建起产学研联盟,打通了应用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的对接路线。截至2014年,宁波已组建形成气动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等5个装备制造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分别在5个劳动密集型块状经济试点。高端装备研发创新——传统企业装备应用——科研机构协力攻关——装备制造再上台阶,宁波高端装备制造正在步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制造,国之重器,使命召唤,宁波站在前列。一个新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镇,正在东海之滨崛起;一块新的中国重工金字招牌,正在浙江大地埋头打造。宁波装备制造,引领着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