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越重、钢板越厚 车辆就越安全?这些传统老观念是时候要改改了
最近,南京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一宝马车司机闯红灯撞上一辆马自达车子,导致马自达车辆严重粉碎并导致人员伤亡。随后关于此事的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而从汽车角度出发,有人就质疑日系车由于车身轻、钢板薄,往往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经撞,但在实际判断一辆车辆是否安全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似乎有点牵强。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车身重量和钢板厚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车辆的安全性,或许通过本报记者的调查了解,会让广大读者对于车辆安全性有更深入的全面了解。
车辆重量对于车辆安全影响不大
如今,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所有厂家的共识,在既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汽车“瘦身”,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重量。而轻量化的优势其实不难理解。轻量化能带来更好的操控性。由于车辆轻,起步时加速性能更好,刹车时的制动距离更短,而另一个优势就是降低汽车油耗。
不难看出,所有整车企业都把车辆往轻量级发展,这么做的目的是使汽车结构优化和操控性能提升,以此来间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而越重的车越安全,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成立。如果一辆重的车和一辆轻的车发生碰撞,只能说轻的车受到的冲击力会更大,并不能说重的车更安全。如果轻的车结构设计合理,内部材料强度合格,在发生碰撞后并不一定就比重的车受到的损坏大。何况,车内乘坐者的安全还和是否系安全带、是否配备安全气囊等有关。因此,越重的车越安全是完全不成立的,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越重的车越安全。
一些车主认为,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车体越重越安全,这也是对车辆安全的认识误区。车体越重,意味着惯性越大,将造成制动距离加长,这反而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从碰撞本身来看,由于车身更轻,刹车后的惯性运动距离减小,因此更安全。就算是两车碰撞,车身轻的也不见得就会比车身重的损坏严重,这还跟车身钢板的屈服强度、延展性以及车体内有无加强筋关系更密切。
车身结构比钢板厚度更重要
对于本身并未承担承重任务的钢板,除了美容和防腐外,并不应该在安全方面被寄予厚望。对于在碰撞中承受变形力的钢板来说,不是越硬越好,也是应该分不同的区域,该刚性的刚性,该柔软变形的就柔软变形。 虽然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车皮越厚越安全,但究竟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打个问号。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多年的宫技师表示,汽车钢板的薄厚无法说明汽车的安全性能,车身结构才是汽车安全的考量因素。在汽车发生强撞击的时候,单纯靠钢板厚度完全不能保证安全。钢板薄了、汽车轻了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的降低。因为汽车轻量化主要是因为许多车型采用了新材料,例如高张力钢板或高强度铝合金等,汽车安全性的好坏关键还要看设计水平,所以,汽车的重量对于安全性所占的重要性并没有许多消费者误以为那样大。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安全应该以在事故发生后汽车对人员的保护程度为指标,而不是以汽车受损程度来衡量。汽车车身结构做到该刚性时刚性,该吸能时则适当柔软以实现最大的吸能效果,合理的汽车吸能式结构设计能对驾驶员提供最好的保护,而这和钢板厚度没有关系。
除此之外,车身被动安全也非常重要,而车身被动安全主要取决于合理的车身吸能结构设计,新型高强度轻质材料的合理应用以及车内其他安全装置,如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座椅的普及和完善。
汽车安全涉及的领域很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因素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但其中又有规律可循,不能仅仅靠重量、钢板厚度、车身尺寸等一些表面的量化因素来衡量一辆车是否安全。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胡建国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