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王的陪葬,都是限量版
这两天,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里,正在进行的新展览,跟我们杭州很有关系。展览名字叫: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没错,良渚遗址出土的近500件(组)文物,正在那儿展出,到6月20日结束。
良渚的东西为啥大老远跑去北京展?其实,10年前,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时,国家博物馆就做过精品展。这次,北大开了一个“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杭州人又要问了:像良渚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里都能看到良渚的宝贝,这次有什么不同?其实,我们在杭州看到的基本都是挑出来的精品,散落各处。而这次,良渚贵族墓葬整墓展出,还是第一次。也就是说,1986年,反山王陵被发掘,其中一位王的所有家当,包括破破烂烂的边角料,都一起搬到北大展出了。
那么问题来了,5000年前,良渚王的葬礼,究竟什么样?小记请来这次展览的策划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还有所长刘斌,给大家说道说道。
请出良渚王之前,先来点前情提要。
既然叫“权力与信仰”,很自然,良渚贵族,尤其是王的男人才拥有房子车子票子女子。
他们住在古城这个市中心,交通、环境、空气,自然比像嘉兴地区这些周边区域好很多。更重要的是,良渚社会对于信仰的高度认同,完全付之于高端手工业,这在其他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绝无仅有。
这说的便是玉器。像葬在反山王陵里的贵族,用的都是高级货,专业术语叫做透闪石软玉,玉色好,杂质少,数量又多,出土玉器总数有3700多件。而葬在文家山里的人,平民居多,用玉档次低,容易烂、侵蚀,有的穷人墓陪葬的玉器甚至都是假货。
再看女人。
瑶山遗址,埋的也是大贵族墓,年代比反山遗址稍微早一点,两个遗址都属于良渚早期。墓里排成两排,北边女人,南边男人——因为北边的墓葬里出土了纺轮、璜,这是只有女人才用的东西。
但是,两排东西一比较,女人墓里的玉器种类、数量,明显不能和对面的男人比。像11号墓这个贵族女人墓,有点像太外婆的墓,东西稍微多一点,好像在维护最后一丝女性的尊严。在这之后,到了反山墓葬,9座墓里只有2座才是女性。而到了良渚中晚期,高等级的墓葬里已经不太能容得下女人了,权力完全掌握在男人手里。但你要知道,崧泽文化时代,那还是女人的天下啊,真是一千年河东,一千年河西啊(崧泽文化比良渚文化早一千多年)。
剧情说完了,有请主角登场。
反山王陵里,有两座墓很有名:12号墓和20号墓。12号墓里,当年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琮王”、“钺王”,还有刻满花纹的豪华权杖。这些宝贝,如今在浙博武林馆区都能看到。而这次整墓展出的20号墓,便是除了12号墓之外,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
一般的墓葬里,像玉钺——代表军事指挥权,玉璧——象征财富,玉琮——代表神权,这些东西多多少少都会有,但是只有单件,一旦成了王,便很“壕”地成组混搭在头上。
首先是形状蛮像鸟的三叉形器,戴在头上,它出土时,上边多会配有一个玉管以延伸长度。这件东西,只有这里王的所在地才会有,嘉兴、桐乡地区这些距离权力中心比较远的墓葬里,数量开始减少,江苏人和上海人索性不用。
然后是成组的锥形器。这东西有点像箭,一组有9件,数量越多越高级。屌丝的拥有数量是0。这一把“箭”,装饰在墓主人的头上,但不是直接插,而是装在某个载体上。发掘反山遗址的考古学家王明达认为,很可能是“箙”,装弓箭的囊。而锥形器就是箭的礼仪化。
还有一组东西,20号墓出土了4件,缝缀在王的高帽上。名字很直白:半圆形饰,样子更直白:4个半圆。但是,这样东西,全世界也只出土了5套,而且只有良渚的反山、瑶山遗址的贵族才有。
最后是玉钺。像斧头的东西,男贵族的墓里才有,而王的玉钺,是限量版的,柄两端还配有玉瑁和玉镦,更土豪。
看完这些东西,有的人可能会说,良渚人的东西“不好看”,清一色白花花的玉,不够华丽。但是,有时候一件白衬衣,要穿出范儿和贵族气,没几个人做得到,看来,王在这方面,很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