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文化礼堂建设纪实
最是文化能致远百花争艳竞家园
——缙云县文化礼堂建设纪实
2013年初,缙云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秉承“标准为先、安全为要、特色为重、内容为王”的原则,围绕“建管用”3个环节,全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两年多来,全县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0个(其中示范农村文化礼堂27个),占五年规划数的50%,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通过两年的建设,缙云造就了一批以婺剧、书法、民俗等活动为代表的特色文化礼堂,打造了“千年河阳”、“文化宫前”、“活力苍山”、“诗画岩门”、“祥和凝碧”等一批文化微名片,彰显“一村一色、一堂一品”,使群众心灵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礼堂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眼于“日常和长远”,制订了《文化礼堂管理制度》等8项文化礼堂相关管理制度,下发《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管理工作考评办法》,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有效管理和长效运行。
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高度重视“三员一队伍”(即管理员、指导员、志愿者、文体活动队伍)的组建,严格按要求培训上岗。2014年,缙云县部分农村文化礼堂开始推行理事会负责制,由各村村民公推直选理事会成员,分工负责,自主管理。理事会与管理员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充分彰显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确保农村文化礼堂自主管理并长期规范运行。
缙云特色
彰显文艺大县之气度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村民会客厅”,成为“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严格按照省市的管理运行要求,排出全年活动时间表,把一个又一个富有缙云特色的节目送到了各村的文化礼堂,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淳朴的气质、高亢的唱腔、生动的语言、华丽热闹的舞台形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婺剧在浙中大地传承了400多年,成为缙云最为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代表。在缙云农村,遍布村级婺剧乐队、业余演出队、演唱小分队,农村文化礼堂给这些小团体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缙云县选取有舞台、有演员、有剧本的村文化礼堂建立婺剧传承基地;开展百场婺剧电影进礼堂、婺剧巡演进礼堂活动。2014年全县共计免费送婺剧巡演50场。
迎亲队伍中有的摇头晃脑吹喇叭,有的一步三摇抬花轿,媒婆腰姿扭捏,前后张罗忙碌,还有众多动作滑稽抬嫁妆招摇过市的……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在迎亲?哈哈,是老鼠,是已有百年历史的缙云传统民间舞蹈“老鼠娶亲”。
2009年,《老鼠娶亲》入选市级非遗,缙云县就一直在探索保护发扬这项非遗的方式。“我们想把非遗的内容,以文艺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县文化馆馆长辛福民说,在该县组织的百场文艺下乡巡演活动中,《老鼠娶亲》是上演频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深受群众欢迎。
千百年来,缙云浓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为非遗产品提供了表演展示的大舞台,缙云杂剧、缙云台阁、老鼠娶亲、叠八仙、迎罗汉等非遗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河阳的剪纸、织带,缙云根雕、缙云石雕等非遗手工艺,陆续巡展。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出版局还组织相关人员送非遗知识进礼堂,让老百姓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喜爱非遗。
一曲《婺韵锣音》,婉转动人又荡气回肠,拉开了一场独特的文艺巡演的序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在18个节目中一一亮相。快板、歌舞、小品……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高潮迭起,博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这是由缙云县委宣传部、缙云县文广新局、前路乡党委、政府主办的“和谐美丽好缙云”文艺巡演在前路村文化礼堂隆重上演的一幕。
“和谐美丽好缙云”文艺巡演是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活动之一。每个乡镇组织本土人员编排一台戏,取百姓喜闻乐见之材料,融合了非遗和现代曲艺。这些文艺演出除在本乡镇汇演外,还在各个乡镇间“文化走亲”。
2014年,全县有多台文艺表演在各文化礼堂巡演70场,既有利于推进平安缙云、和谐缙云建设,也为推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奏响了最强音。
一堂一品
守望千年福地之乡愁
挖掘各村特色文化资源,将“主打品牌”植入文化礼堂建设,缙云县自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以来,突出“精神家园”定位,坚持边建边管边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礼仪活动,形成了“一村一色、一堂一品”之布局。
“作为村里的年轻一代,我们将谨遵先辈教诲,团结互助,尊敬长辈……”一位年轻小伙在台上发言,边上坐着一排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三溪乡三溪源村文化礼堂内,一场敬老礼仪正庄严肃穆进行着。
三溪乡位于缙云县东部,地处括苍山脚,民风淳朴。乡里的几个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尤其突出礼仪活动,重视礼仪引导乡风文明。
在三溪源村举办的敬老礼仪活动上,晚辈代表向长辈鞠躬、敬茶、致尊老敬老颂词等,最后还向老人赠送礼物及合影。活动弘扬传承着三溪源村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使“人生百行以孝为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七里乡大圆村距离缙云县城约13公里,这里有一项特殊的传统民俗:习武。
“这个锏是这样用的,立正以后看前方,前方人来的话,这样打出去,是这样子的。”来到该村的文化礼堂,村民麻全启正在教村民们耍锏。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多少年来,大圆村不少人家家里都藏有十八般兵器。如今,借助文化礼堂的东风,村里的习武风气又渐渐地“热”了起来,成为了大圆村的一大特色。
该村村支部书记陶芝葵自豪地说:“我们大圆村的文化礼堂内,文有‘筠山讲堂’,武有‘讲武堂’。村民们不但可以习得文化,还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目前,仙都街道仙源村的“朱熹文化”、铁城村的“旅游文化”、新建镇笕川村的“农家书屋文化”、河阳村的“耕读文化”等的“一村一色、一堂一品”都已经初具规模,各个村每月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重阳敬老礼、结婚礼、新兵入伍壮行礼,展示传统礼仪魅力;六一开蒙礼、教师节尊师礼、十八成人礼,彰显现代文明力量。缙云各农村文化礼堂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礼仪活动,不仅使文化礼堂用起来,活起来,也带动了以礼仪聚人心、促和谐、转家风、兴乡风、助文明,更加突出了精神的力量,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点单服务
共享精神文化之盛宴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离不开群体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互动。缙云县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中的文明单位结对、书画巡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文化礼堂的影响力、活跃度和全民的参与度。
志愿服务是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前进的不竭动力之一。目前,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村孩子的课外文化活动等较难展开。为此,缙云县以文化礼堂为抓手,借助“春泥计划”等志愿活动,开展了“拜师礼”、“耕读礼”等民俗礼仪活动以及“我学村史”等文化学习活动,不仅通过活动促进了文化礼堂的建设,更提升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水平、社会交际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
“真开心,又可以来这里跟哥哥姐姐们学唱歌、画画和手工了!”这两天,在学校考试结束的溶江乡大雅畈村学生李庆一直在村文化礼堂转悠,等着今年的“春泥计划”暑期公益夏令营开班。
在溶江乡大雅畈村,“春泥计划”志愿活动已经成为吸引孩子们到文化礼堂学习、娱乐的重要载体。经过志愿者和村官们的精心设计,除日常作业辅导外,书法“中国梦”、“学古诗,讲文明”、“我的梦想”演讲比赛、唱婺剧等活动时常在村文化礼堂中展开,让孩子们在受到道德教育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技能。
2015年春节,123场红红火火、多彩多姿的乡村村晚在缙云各文化礼堂上演。也从这个时期开始,缙云县在这些“村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涵全面推行了“点单服务”制度,出台了一本《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服务大菜单》。
“大菜单”包涵“送文化、育文化、种文化”三大类共60多项服务内容。县文广出版局的送演出、县图书馆的独峰讲堂巡讲、县卫生局的卫生保健、县委宣传部的慈孝文化服务、县文联的文艺演出活动指导……全县40个文明单位一一结对全县40家文化礼堂,同时也结对之外的文化礼堂服务。每项都有简要的服务内容说明、服务时间和联系人的电话,近7成活动贯穿全年。
“各文化礼堂根据需要随意点单,文化服务更具针对性,更贴民心,更接地气,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欢迎。”缙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建升介绍说。
最是文化能致远,百花争艳竞家园。缙云县农村文化礼堂,就像一朵朵艳丽的文化之花,开满了各个乡镇村庄,成了农民群众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