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立体式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象山”

03.04.2015  12:53

  近年来,宁波市象山县以打造“书香象山”为目标,坚持从阅读网络、活动形式、服务质量等三个层次入手,建立健全农家书屋、海上书屋等硬件设施,创新开展四季阅读等特色活动,开通移动图书馆、电子书借阅平台、微信服务平台等新型媒介,图书服务载体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目前,该县已建立县、镇乡、村三级阅读网络,形成了“十分钟阅读圈”,象山县图书馆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4年,象山县图书馆共接待到馆读者12.6万余人次,图书流通37.5万余册次,为农家书屋添置和交流图书45000册次。

  一、完善网络体系,夯实阅读基础

  一是成立“海上书屋”,满足渔民阅读需求。该县目前共有大马力钢制渔轮1800余艘,直接参与海洋捕捞作业渔民多达一万余人,为满足更好地满足渔民的阅读需求,在全市率先尝试在渔船上建立“海上书屋”,即以出海渔民为服务对象,将渔业捕捞、海洋知识、法律法规、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百余种图书送进船舱,供渔民阅读。目前,已在20艘渔船上设立“海上书屋”,其中远洋渔船5艘,累计送出书籍已达1万余册。

  二是发展“阅读协会”,培养市民阅读兴趣。按照市民不同需求,引导读者自发组织学习型、兴趣型、专业型、娱乐型等不同类型的群众读书组织,成立全国首个县级阅读学会,积极向社会宣扬阅读的价值与作用,“七夕古诗文”诵读会、“冬季恋歌”、女作家作品朗诵会等读书活动蓬勃开展。目前,读书组织会员达到2500余人,年举办各类活动50余场次,象山县阅读学会获得宁波市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

  三是普及“农家书屋”,改善农民读书环境。克服村落分散、基础薄弱、数量多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建起18个乡镇图书分馆和49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图书总量分别达到20.5万册、60万册。同时,制定《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每年培训农村图书管理员2次以上,指派图书馆员下乡指导千余人次。目前,已获评省四星级农家书屋6家、省五星级农家书屋3家。

  二、突显品牌效应,丰富阅读活动

  一是按“”带读造氛围。依托“世界读书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及乡村文化节,开展沙龙阅读、读书座谈会、古诗文诵读会、唐诗对对碰、农民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西周镇杨岙村农民读书沙龙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同时,深化每年一届的“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内涵,累计吸引未成年人1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100多项,连续6年被省文化厅授予优秀组织奖、创新奖及优秀活动案例等荣誉称号。

  二是送“”促读谋成效。每年制定象山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全员读书活动培训方案,吸引全县40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参加优秀书刊选读、读书报告交流、教工“读书之星”评比等教工读书活动,形成送“”予师的群体学习机制。此外,连续26年开展送“”进军营活动,累计赠送图书4万余册,并通过“一帮一”助学帮教,先后帮助18人考上军校,30余人取得自考、函授中专以上文凭。

  三是以“”导读提质量。始终秉承将高雅艺术、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融通的运作原则,成立公益性讲座平台“塔山讲堂”,聘请当今国内引领思潮的大家名嘴和本土专家学者,实现了讲堂授学高质、高效、普惠同步提升。目前,“塔山讲堂”累计开设讲座130期,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军事等各个领域,受众达4万多人次,并被国家图书馆吸纳为“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成员单位。同时,推进石浦“荔港讲堂”、西周“西瀛讲堂”、绿城“百合讲堂”等乡镇、村(社区)品牌讲堂建设,将“讲堂导读”机制向基层延伸。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阅读质量

  一是推广“流动图书”,提升图书利用率。在镇乡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在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社区、军营等地创建115家流动图书站,交流图书40万余册次。同时,根据各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流动图书站的实际,整合县图书馆馆藏资源,通过专用图书配用车,不定期的按需定向流动,使有限的图书资源在流动中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加速图书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

  二是实行“你点我买”,实现高效服务。该县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联合推出了“你点我买”便民举措,既提高了借阅效率,又有效弥补了馆藏图书供应与读者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对称性,深受读者好评。目前,通过“你点我买”购置的书籍数量已达1万多册。

  三是推行“智慧阅读”,拓展读书渠道。突出象山县图书馆网站服务功能,开通图书预约及续借、馆藏图书分布状态检索、在线阅读、读书指数统计、社团读书等平台,建立象山县图书馆官方微博,引导网民培养读书习惯,被省图书馆授予“公共图书馆微博宣传日”优秀单位组织奖。同时,创新阅读载体,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读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得全面信息服务,近半年访问点击总量超100万人次,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