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岳个展《花鸟史诗》今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沈岳作品《梦回桃源系列》
立冬后的杭州,天愈发凉了,正待下一年春暖花开时,有一个人,让西湖畔的浙江美术馆一夜桃花遍开。
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花鸟画家沈岳。说起沈岳,杭州会感觉很亲切,他是戏剧理论家沈祖安先生的长子,他监制和参与的《爱情呼叫转移》和《富春山居图》等电影,很多人看过。
不过,这回,沈岳只说画画。今天,他的个展《花鸟史诗》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他希望杭州的新朋故友都来看看。
在这个灰蒙蒙的冬天,种下这一片桃花林,沈岳所期待的并不是你和他的相逢,而是,在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重拾我们渐次远去的、古典而纯净的“桃花源”之梦。
画画是沈岳
最珍视的事
沈岳画画的起点很高,因为父亲的交往。
27年前,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在《大众美术》发表了《高调子未必调子高——与浙江美术学院教师沈岳的谈话》。那一年,沈岳不过30岁,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毕业留校任教不过几年。
还记得在上海樱花宾馆里,刘先生评价他,“有笔墨,有想法,也有胆识,看得出正在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但同时也嘱咐他,“要沉得住气,耐得寂寞,经得冷热。”
20多年里,沈岳跨界跨得很远,但他一直记得老先生的那些话。一来,打心底里尊重长辈;二来,画画始终是他最最珍视的。他人生最鲜亮最深刻的记忆,也依然停留在儿时的学艺时光,好像后来做过的种种事,都与艺术相关,都生发自这里。
寻找我们内心
的桃花源
展览主题“桃花源”,内含沈岳长久的体悟,也呈现出他身为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价值观。
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想专程来看沈岳的“桃花源”。老太太说,她教了几十年书,桃花在她心里便是“桃李满天下”。她看着那些花儿,会想起自己。而对于沈岳女儿这样的90后而言,“桃花朵朵开”则充满了明艳和浪漫感。
艺术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沈岳想起自己这些年从北京到杭州,见过的林林种种,忽然觉得,安放一个纯净的“桃花源”在心里是如此重要。
一切心思,成为今天开幕的这场展览。浙江美术馆最主要的4、5、6号三个展厅,以“梵花八季”、 “天鸟无界”和“梦回桃源”三个主题呈现。本画国画的沈岳,用绘画、陶艺、雕塑、装置多种艺术语言,呈现他的文化价值观。
4号展厅,梵花八季。近100幅绘画,花色绚烂,枝叶繁茂。这里可以寻见我们熟悉的四季花卉,亦是沈岳对生命和自然的表达,“八季”之四季在自然,另四季在人心里。
5号展厅,天鸟无界。这数十幅鸟儿各有个性,尤其是数十只瓷盘中的猫头鹰,或阳刚霸气,或柔美妩媚,像是身边人们的种种表情。
6号展厅,梦回桃源。展厅入口正对面,是满壁金色瓷板的夺目桃花,两侧,白、绿、蓝、粉、橙、黑的桃花大朵盛开,一尊蓝绿色桃花铜雕则如美人般立在一隅。展厅中央也是一株“桃花”,遍地桃花和花瓣,如梦似幻。
著名艺评家廖雯为沈岳展览所写的《我们渴望桃花源》一文,令绚丽浪漫的“桃花源”多了些许沉重,却值得每位步入展厅的观者一读:“在以消费支配一切大地成果和文化成果的过程,人们形色匆忙、干劲十足、勇往直前,产品过剩却盲目无主,而终将无家可归。桃花源的理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丧失了基本前提。我们生活的环境繁盛而虚假:高楼大厦之间,到处点缀着人造的花园、花坛、花池种种畸形的‘美化景观’,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是花园而没有花园的时代。”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