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一梦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还记得中学课本里这篇《核舟记》吗,说的是明代巧匠王叔远,能在桃核上雕刻,大至宫室,小至鸟兽,甚至把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情景完整“搬”到桃核上。
三年前,杭州的报纸、网站乃至公交电视上都曾出现一位老人。他叫单增德。七十余岁的他纯靠摸索,把桃核玩出了花样。对他来说,小小桃核,满载梦想。
然而,这三年里,报头刊尾再也找不到他的消息。是这梦,醒了吗?
点火钳、小钢锯、小锉刀……这套简易的工具,是他自己琢磨着配备。而一把把桃核,干脆是捡来的。
每到7月下旬,西溪湿地、西湖边、东河、中河……有野生桃树的地方,就有单增德的影子。
捡来的是桃,要用的是核,怎么取出?用水煮,肉是化了,核也变脆了。放冰箱“冻”,效果也不佳。最后单增德发现,在太阳下晒,半天就核肉分离,再用手掰净就好。
掰出一万颗桃核,也就够用一年。雕多了,手熟了,又不甘心只拿传统的桃篮练手了。
单增德对自己的“定位”更像一位设计师,还是一位有市场头脑的设计师。
小鱼能雕,其他动物呢?牛、羊、猪、老鼠……他随形就势,雕出一个“动物园”。
镯子能串,那戒指呢,吊坠呢?他用桃核雕出一个心形吊坠,灵机一动,把“心”镂空,塞进珍珠,“混搭”风格恰合流行。
单增德试着在市场摆摊,一兜物件,争抢一空。一回,有客人提出要将桃核、镜子这两样“避邪”元素结合在一起。单增德左思右想,设计出一面“桃镜”——中间是镜子,外面镶了一圈桃核边儿。客人满意地抱镜而去,单增德又开启了“定制”业务。
为了“调查市场”,他还跑去世博会,想瞧瞧老外有没有类似的东西。没想到身上带的核雕,都叫各国工作人员讨走。当然,单增德也收到各式徽章作为回礼。
“当时在余姚的市场,我每天能卖1000多元。有人大老远跑来买,我劲道木佬佬足。”
如果时间能倒回,单增德也许会希望,至少在那个中午,自己能收一收劲道,不在雨后赶往市场,也就不会摔那一跤。
“医生说是‘颈椎神经压迫’,没药可吃。”从昏迷中醒来,身体里植着钢板,单增德开始漫长的康复训练。“头俩月恢复还快,后面一直不大好。没人托一把站不起来,腿迈不开,撑着架子能挪十几米。”当我们见到他,他就是这样挪到桌边,“墩”进椅子,然后几乎没有停顿地讲述了这一切——好像已在心里回放了无数遍。
说不够用,只能再比划——为了便利,单增德搬到如今住的一层小屋,没了工作台,也没带作品。身边剩一只桃核算盘,还有挂在手机上的小桃篮。
他笑笑:“就是这样,甜也有么,苦也有。”但又提高调头:“我信心木佬佬足。争取尽快好起来,还要做!”
那个明代的王叔远,是领他进门的师傅,也是他的“对手”。
他递过名片,上面写着“年过七十不服老,制作桃篮劲头高。‘核舟记’作榜样,人见人爱是目标。”
他抛出最近琢磨的心得:“核舟记里活动的窗子怎么做,我都想好了。找颜色差不多的桃核,另外雕一块窗子,卡上去,就能关能开……”
他拨弄几下桃核做的算盘珠,手指显然有些僵硬。“哎,现在只能想想。”但又说:“听说拧螺丝能锻炼手?”
这核舟上的一梦,愿能圆。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周一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