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家庭农场发展快
山西临汾乡间,小麦临近收割,襄汾县西彭村村民翟战备正忙着打扫刚建成的晾晒场。
“今年年景好,麦子长得也好。你看,穗多,粒大,也饱满。”今年46岁的翟战备浓眉大眼,黑红色的脸膛,身形壮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翟战备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农场经营着一千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年纯收入在40万元以上,目前已经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多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疏于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鼓励发展家庭农场。2013年以来的短短两年间,家庭农场已在全国各省市遍地开花。以山西省为例,截至今年4月,经政府认定的家庭农场已达8400多家。
翟战备所在的西彭村共有耕地3000余亩,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将土地流转给老翟耕种。老翟从年轻时就一直经营农机,土地多了,他就添机械、雇人手,农场干得有声有色。
“土地有了规模以后好处多啊。”翟战备扳着指头给记者数:“成本低了,好管理了,机械化程度高了,产量也增加了,销售也方便了,直接有粮商上门收购,价格还能高上两三分钱。”
曲沃县范斌农场同样种植小麦和玉米,700多亩土地年收入30余万。农场主范振杰介绍,他与种子公司签订了良种繁育合同,所产小麦全部以高于市价0.3元的价格回收;玉米则直接收割作为一家奶牛养殖园的青贮饲料,解决了玉米晾晒困难、劳力投入大的问题。
走访山西多地了解到,相比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十分明显,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多数家庭农场都拥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农场主们也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
临汾市农委经管站副站长刘印红告诉记者,该市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远远超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些农场比城镇居民收入还高。“以前是农民羡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羡慕这些农场主。”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外出务工回乡的村民。“我觉得在家经营农地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跟家人分开,能在家照顾老人,陪着孩子,一家人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