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溺死自闭儿 家人写3份谅解书求轻判

26.11.2014  22:05

  2岁半的儿子智力发育迟缓、患有自闭症,28岁的年轻妈妈张婷,因为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竟一时冲动将亲生儿子溺死在水桶中(本报曾报道)。昨日,合肥市中院开庭审理这起故意杀人案。

  年轻妈妈溺死亲生幼子

  张婷和丈夫一家6口人租住在蜀山区一小区内,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在生下一个女儿后,她还是执意想再生个孩子。2011年底,小宇降生。然而,孩子6个月的时候,张婷发现这个孩子一直不会笑,带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竟然患有非常严重的自闭症。夫妻俩带小宇去很多医院治疗,但收效甚微。

  今年4月2日14时许,张婷在做家务。小宇午睡醒后就一直哭,张婷非常烦躁,看到卫生间里有白色桶内装了半桶水,便把小宇下半身浸入桶里,小宇仍哭闹。张婷随后彻底失去理智,竟把儿子头浸入水中按了一会,见小宇没了动静才停手。

  据张婷交代,当时她的意识已经有点模糊,看孩子不动了,就去洗衣服。洗完衣服见孩子身上都湿了,就给小宇换好衣服,吹干头发,还剪了脚趾甲。后来抱着孩子睡了半小时,待醒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把儿子溺死了。随后,张婷赶紧报警,并抱着孩子去医院抢救,但孩子送往医院时已经死亡。经鉴定,小宇系溺水死亡。

  家人写3份谅解书求轻判

  昨日上午,合肥市中院开庭审理这起故意杀人案。庭审现场,让在座的所有人都沉痛不已。

  走进法庭,张婷的双眼就已经泛红,脸上很快就挂满泪水。“你爱你的儿子吗?”辩护人轻声地问她。“孩子是我生的。自从生下来,我就天天带他,我爱他,我好后悔……”说话间,张婷再次泣不成声。

  既然爱孩子,为何会下这般狠手呢?辩护人讲述了关于张婷的一段不幸经历。据介绍,10年前,张婷的父母离婚了。当时,张婷一度难以接受,性格渐渐内向、孤僻,甚至有些极端,企图自杀,所幸别人及时发现。辩护人说,“家庭的不幸让她的性格形成了缺陷,之所以出现后来的悲剧,应该说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据介绍,张婷的父母离婚后,其母亲经人介绍,又结婚了。于是,母亲领着张婷,继父带着自己的儿子小孙,重新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婷和继兄小孙渐渐萌发了感情。于是,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小家庭,而继父成了公公、妈妈也成了婆婆。

  可是,年幼的孙儿小宇的降生,让这个本就饱经磨难的家庭再次蒙上一层阴云。

  据了解,张婷被刑拘后,大女儿天天哭喊着要妈妈,丈夫和两位老人都心急如焚。于是,3人各自写了一份谅解书,希望法官能考虑到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从轻判决。法庭上,辩护人将三份谅解书逐字逐句地念出来,旁听席上的很多人忍不住落泪了。

  辩护人请求法庭,在10年有期徒刑以下对张婷量刑。法庭将择期宣判。

  声音

  出台措施对残疾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干预

  类似的悲剧已经不止一次发生。2011年,亲手溺死脑瘫双胞胎儿子的东莞妈妈韩群凤,就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案在引发各界反思的同时,也促使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贫困残疾人儿童的康复救助措施。

  记者了解到,孤独症患者群体,目前还没有较完整的调查报告,但根据国际上认可的万分之六的患病率估算,安徽省约有孤独症人士10万-15万,合肥市则有3000人左右。

  对于智障、自闭症等残疾儿童,合肥从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和省市三级配套的贫困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此后该救助项目又列入省级、市级,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政府的救助政策,确实在经济方面对许多残疾儿童家长提供帮助,但是,照顾残疾儿童康复、生活,毕竟需要家长不同寻常的付出,而自闭症等残疾儿童的康复预期,并不能和正常的儿童相比,因而,许多父母一直都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合肥一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于残疾人儿童父母,进行持续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合肥等各地仍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工或专业机构与目前的儿童康复机构对接,或深入社区,对这些家长进行定期的访视和心理干预。” 记者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