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成效初显
在三塔港航管理检查站监控室里,两名工作人员的注视着电视墙上和电脑画面里出现的每一艘船舶,认真搜寻途经辖区内有违法行为的船舶,在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的情况下,通过截屏、拍照、登记、上传、上报等流程,逐一载入至水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登记台账,核实船舶信息,一一电话告知船户。
在非现场执法系统终端的屏幕上,记者也看到尽管在该航段船舶流量较大,但途经此航段的船舶都很“小心”。三塔港航管理检查站自从今年2月中旬实行非现场执法以来,通过监控系统抓拍船员在甲板上未穿救生衣作业的违法行为共118起,当场接受处罚80件。随着非现场执法的运用,船户的不良习惯在高清摄像头24小时的实时监控下大为改观,违法行为成比下降,嘉兴港航的智能监管系统成效初显。
2017年2月20日,一艘杭州籍船舶,重载途经杭申线北郊河钢材市场监控抓拍航段时,船员丁师傅在船尾一侧作业时未按规定穿着救生衣,通过省船舶动态监管系统与该船取得了联系并说明情况,当时船员说你们是不是弄错了,就把电话给挂了。执法人员立即出动海巡艇对该船进行登船检查,通过截屏图片给船户看,丁师傅在证据面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违规行为,在监控系统抓拍的违规证据显示下,船主承认了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意识到不穿救生衣行为的危险性。通过这次教育,丁师傅对海事人员说,处罚五十元是小事,关键是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保证下次一定自觉遵守。同时也希望工作人员能提供一份现场抓拍照片,带回去要给其他开船的亲戚朋友看看,为了自己的安全请自觉穿好救生衣。
“非现场执法手段效果极其显著,单从救生衣使用率来看,目前90%以上的船户都能自觉穿好救生衣在甲板上作业,而遮挡船名号等违法行为也有所减少。以杭申线三塔站管辖的航区来说,此航道船舶量较大,日流量在500-600艘次,以往不穿救生衣在甲板上随意走动或作业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影响船员的生命安全,自从非现场执法实行后,整治未穿救生衣的违法行为效果显著,即使没有海巡艇在航道上巡航,船户也能自觉穿好救生衣。”三塔站站长沈国正欣慰地说。
由此可见,采用非现场执法手段,迫使船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也正在慢慢引导着船户自身安全保护意识的提升。
“‘非现场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不在违法行为发生现场,通过监控设备来完成执法前期取证,再依法作出处理的执法模式。”城郊处相关负责人称,这种新的执法模式能够有效扩大监管范围、延长监管时间,弥补人员执法的空档和盲区,避免现场执法与船户发生正面冲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执法的效率。以前海事人员仅只能通过巡航、登船检查等现场执法手段对进出港船舶进行监管。而现场执法方式需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且依靠人为力量发现违法行为是具有局限性的。
现今为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弥补现场执法监管漏洞,实现了站点直接对进出港船舶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三塔港航管理检查站管辖上游至桐乡交界处,下游至北郊河大桥全程近14公里,现已覆盖了10个监控点和2个固定抓拍点,逐步实现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的有机结合。
2016年第一季度处罚违法行为案件1件,而2017年第一季度处罚违法行为案件88件,通过增强现场管理手段,永葆航区安全稳定。长此以往,必然会有效治理水上交通安全常见的违法行为。
动静结合 实现监管由点到面
智能监管系统除了对来往船户的监管,也很好地把控航道的通行安全。
2017年3月27日13时04分,海事人员通过大通桥航段监控系统发现,一艘空载船舶正在航道中诡异航行,来往船舶对其进行紧急避让,但也没有避免船体发生碰撞,情况十分紧急。海事人员立即放大该航段监控系统,发现疑似一艘无人驾驶船舶在航道上漂行。立即组织人员前往事发水域,发现该船驾驶舱紧闭,缆绳断裂。经过半个小时的施救成功将漂移船舶顶置到顺航道一凹荡处,并将海巡艇上的应急缆绳固定在应急系缆桩上,同时告知船户将船舶停靠到安全水域。
随着非现场执法的不断运用,不仅弥补了现场执法在监管方面的缺陷,而且震摄了途经该水域船舶的重视程度,实现了违法行为的查处由点到面的转变。通过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的有机的结合,让执法过程更加有据可循,让应急措施事半功倍,让船户的生命财产得以保障。(沈国正 陈康妮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