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台州市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为载体,围绕构建与民营经济相匹配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创建社会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大幅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满意率和满足率为目标,多措并举、多方联手,多轮驱动,初步建立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创出了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台州小微金融品牌”。主要做法是:
(一)从健全小微金融组织体系入手,着力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鼓励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结合本行特色,积极设立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全市已设立此类专营机构180家,其中2014年新增65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10家已成为总行或省行的试点行。二是加大对城商行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合意贷款规模的倾斜支持,2014年度的增幅达20%以上,为近几年来最高。支持3家城商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95亿元;支持台州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5.31亿元)和同业存单首期5亿元(总额度15亿元);支持泰隆银行获批银行间市场发行7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支持对3家城商行发放再贷款7亿元。指导泰隆银行在全省率先开办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支持3家城商行有序稳健“走出去”,其分支机构已遍布省内和北京、上海、重庆、四川、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福建等省市地区。三是组建台州市金融投资公司。2014年新组建了台州市金融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成为推动我市重点产业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从整合部门信用信息入手,着力构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平台内容注重针对性。紧紧围绕银行对企业客户信用信息的实际需求,精心选择信息的来源和品种,力求融入银行的贷前审查、贷后监管等业务流程之中。二是信息来源注重广泛性。涵盖工商、公安、法院、国税、地税等13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覆盖45万多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累计收集2900多万条信用信息。三是查询功能注重关联性。平台为银行提供企业的基础信息、综合信息、信用评价和风险诊断等四大类查询服务,并实现了融资、投资以及企业和法人代表等项目的关联查询,极大提升了参考价值。四是信息更新注重可持续性。通过完善网络平台设施,建立信息实时更新机制,畅通了由部门向平台流动的信息通道,基本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实时更新。五是平台服务注重公益性。平台注册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实行“政府建设、财政出资、人行代管、免费查询”的运作模式。目前,全市银行机构共开设查询用户1343个,累计查询量突破13万次,日均查询量已超过上千次。该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各行好评,纷纷表示“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破解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银行的信息采集成本。被各行列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必经环节,同时,还成为银行筛选优质客户的重要信息来源。
(三)从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入手,着力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一是坚持学习借鉴。充分学习借鉴台湾地区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金融实际,创新信保基金运行模式;多层次、多批次组织人员赴台湾考察学习;专门聘请台湾资深专家担任信保基金顾问。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采用“政府出资为主、金融机构捐资为辅”设立模式,市、区两级政府共出资4亿元,7家合作银行共捐资1亿元;成立信保基金运行中心,市金融办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三是坚持服务小微。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明确担保对象为市区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单家企业担保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基金初步规模5亿元,可为小微企业提供累计50亿元增信担保。四是坚持风险共担。基金与银行风险共担,防范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突出银行风险主体责任,明确由银行向基金提供贷款担保对象;基金对于各家合作银行均实行单独风险控制,严格按照不超过其捐资额的60倍进行担保规模控制;一旦发生风险,银行自身承担20%。五是坚持公益性质。信保基金运行中心注册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担保费率严格控制在年0.75%-1%,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截止目前,信保基金已为74家小微企业发放担保函,累计担保授信金额1.39亿元。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担保累”、互保联保风险大等问题,提高了优质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并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了企业规范化管理。
(四)从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入手,着力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强化政策引导。2014年出台了《关于扶持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完善政策支撑,优化服务指导。二是强化辅导培训。开展多形式企业直接融资辅导培训,近两年先后举办资本市场系列业务培训会、台州企业场外市场(新三板)业务研讨会、行业发展资本论坛等多场大规模的培训、推介活动,提高了企业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知识的熟悉、掌握和运用能力。三是强化合作联动。2013年台州市及各县(市、区)政府分别与省股交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2014年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截至目前,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33家、累计融资360多亿元,市值超2000亿元,在会排队企业仍有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7家,总量仍居全省第二。2014年,全市累计直接融资157亿元,同比增长53.4%,实现当年融资突破百亿大关的目标。
(五)从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满足率、满意率入手,着力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二次腾飞”。以小微金融服务“四高三低”为抓手,推动建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制度创新高地、产品创新高地、模式创新高地和基础设施高地,降低机构重心、降低服务门槛、降低各类风险,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转变经营理念,推动金融产品、还款方式、服务营销模式、服务渠道创新,使台州市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更贴近需求,不断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满意率和满足率,再创全国领先新优势,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二次腾飞”。建立小微企业与银行融资对接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平台,汇集台州辖内各银行有代表性的230多款小微企业贷款特色产品,畅通了金融产品信息传递渠道,便利了贷款产品自主选择,广受小微企业欢迎和好评。
(六)从深化海峡两岸小微金融合作交流入手,着力探索小微金融发展新模式。加强海峡两岸小微金融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小微金融发展论坛的品牌效应,成功举办2012、2013两届海峡两岸小微金融发展论坛。鼓励辖内银行业积极参与两岸合作,组织相关部门和金融专业人员赴台湾学习或短期实习,邀请台湾业内专家来台州开展工作指导,并尝试在人才引进、技术交流、管理培训、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新组建的信保基金和小微金融研究院均聘请了台湾相关领域的专家。路桥农合行引进台湾微贷技术,组建小微贷款中心,已发放信用贷款400户、累计9000多万元。临海农商行与台湾专业从事小微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仙居农信社也正在寻求与台湾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微贷技术的合作。
(七)从组建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入手,着力探索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路子。依托本土台州学院的基础力量,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于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邀请了周其仁、何德旭、聂庆平、袁志刚、李心丹、史晋川、林苍祥、王绪瑾、林奇等9位大陆、台湾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特约研究员,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德旭担任院长。该研究院是全国首家专门从事小微金融研究的学术机构,在国内独一无二。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定位精准。紧紧依托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优势,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专注于小微金融运行规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探索小微金融发展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全国一流专业研究机构。二是多方共建。实行“外引内联、多方合作、共建共管”的模式,由重点高校、地方政府和地方院校三方共建,依托本地院校基础力量,外聘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员,并积极引导银行参与合作。三是突出实践。特别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总结、升华和指导,直接服务于小微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目前,计划以长三角为样本,在泰隆小微指数基础上,研究制订“台州小微金融指数”,拟于下半年推出,今后每季度定期发布,为各级领导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八)从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着力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信用台州”建设,台州是人民银行批准的创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是浙江省唯一的试验区,创造性地提出“六机制一环境”的总体思路,即建立共享、辅导、评价、增信、培育、服务机制,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创建经验被人总行认可推介。同时,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引进外部评级机构,完成千家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进入“千家小微企业成长培育池”。着力扶持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继续深化信用乡(镇)、村、户的评选,不断增强民众的信用意识。同时,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隐患,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出台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预案;银行业协会建立了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帮扶机制;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处置应急转贷资金,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台州市发改委、省发改委综合体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