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越剧 “加分”也存在另一种导向

25.11.2015  07:19

    除了违背中考加分“只减不增”的原则,加分还有另一种导向——既然我注定与加分无缘,那干吗要学越剧呢?结果是,加分可能鼓励少数人的积极性,却也很可能打击多数人对越剧的热爱与兴趣。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日前下文,规定从2016年起,考生唱越剧达到一定水平,通过相关测试,可以在中考中获得3分的加分。

    而从2009年起,浙江就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去年8月,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要按照中考加分项目“只减不增”的原则,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坚守公平公正的底线。

     嵊州出台的“越剧加分”,显然违背了“只减不增”的原则。

    当然,嵊州有自己特殊的市情——嵊州是越剧的故乡,对传承、弘扬越剧艺术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越剧同中国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听众群老化的窘况,需要通过“从孩子抓起”实现越剧的复兴。

    选择“从孩子抓起”,方向没有错。从2012年起,嵊州就开始让越剧艺术走进全市中小学的校园,开设越剧课;有些学校还组建了“小小越剧团”,这些事情做得都对。越剧是嵊州的骄傲,是嵊州人投向人类文化历史长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越剧进校园,既可以让孩子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更可以加深他们对于故乡的热爱。广种才能博收,基数大了越剧才可能后继有人。

    但“越剧加分”依然值得商榷,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违“只减不增”的原则,更因为用“中考加分”鼓励中小学生热爱越剧艺术,并非最好的方法,甚至可能是最坏的方法。

    嵊州的“越剧加分”,是将越剧列为“艺术特长”,测试内容主要是考“唱功”,并且制定有严格的标准,打分的老师也是专业演员。此种情形下,“加分”只可能成为少数孩子的特权,那些真心热爱越剧、热爱越剧文化但唱功不好的孩子将与“加分”无缘。

    “加分”是一种导向——只要你唱得好就可以加分;但“加分”还有另一种导向——既然我注定与加分无缘,那干吗要学它呢?结果是,加分可能鼓励少数人的积极性,却也有可能打击多数人对越剧的热爱与兴趣。

    传承越剧艺术如何“从孩子抓起”?嵊州不妨向河南的焦作学习。焦作有个陈家沟,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的做法,是将太极拳列为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一起构成满分50分。熟悉中考体育考试的人都知道,所有考试项目的满分标准都是“达标”,以跳绳为例,1分钟内跳185次是10分,跳285次依然是10分。体育考试考的不是竞技能力而是基本素质,唯有如此才能鼓励更多的人热爱体育、热爱运动。

    以焦作为借鉴,越剧完全可以纳入嵊州的“中考”,但不应以“加分”的方式;考试内容也不能只有“唱功”,对越剧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才最为不可或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见习编辑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