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文化制造业:借力转型逆势“崛起”

19.03.2016  11:48

  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它落下了承上启下的靓丽注脚,更启动了归零翻篇的崭新开局。

  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回望“十二五”,在工业经济发展步调主动放缓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带给丽水经济的希望和动能显得无比强大。

  缙云黄帝文化、青田石雕文化、遂昌竹炭文化、龙泉剑瓷文化、云和木玩文化、景宁畲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丽水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经济面对下行压力、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刻,展露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勃勃生机——不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发展质量也正在逐步提升。

  “文化”的力量,源源不绝地注入改革发展的激流中,奏响激昂奋进的发展和弦。

  逆势腾飞 站在发展风口

  地处江南之南的丽水,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畅游在青山绿水间,可感知千年文脉、厚重历史与多彩生态的完美交织。在这里,剑瓷、石雕、木玩等产业,既是丽水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也是丽水文化制造业和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

  从2012年开始,丽水文化产业便走上了科学赶超之路。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20.9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1.03亿元,创造了两年实现翻番的奇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63%提升到4.15%;连续两年增加值和占比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14年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7.7亿元,较上年增长16.3%,增加值位列全省第10位,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3%,居全省第6位。

  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可观,其中占“大头”的仍是文化制造业。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93家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28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利润13.32亿元,增长14.6%,增幅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8.4个和19.0个百分点,实现逆势快增。

  尽管近年来由于国内礼品市场需求趋于萎缩,影响了剑瓷、石雕等工艺品制造业的发展,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木玩、钢笔、铅笔等文化用品制造业的出口市场也日趋萎靡,但在逆境之下,丽水文化制造业反其道而行之,打响了一场多维度的自我革新与转型突围之战——大技改、“互联网+”、产业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丽水制造业正在走出愈渐丰富的转型路径,随着一系列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产业再次迎来发展风口。

  去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文化制造企业达到18家,比上年增加6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一抹亮丽风景。顺势而为是企业在新形势、新局面下的适应性转变,也是一次脱胎换骨和浴火重生,率先突围的文化制造企业,已经在这个机遇期迎来了事业的创新发展。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生产力。文化产业已然成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黄金产业”。面对各地一哄而上的创意产业,丽水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并未跟风,而是在专、精、透上做文章,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优势。

  极富特色的县域经济,使丽水形成了“一县一品”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既包括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景宁畲乡工艺品组成的特色工艺品制造产业集群,也涵盖云和木玩、庆元铅笔、莲都钢笔组成的文化用品制造业,以及五行遂昌文化旅游、田园松阳文化休闲、影视缙云等文化休闲服务业先行区组成的文化休闲娱乐业。2015年,龙泉青瓷宝剑、云和木制玩具实现产值35.08亿元、4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1%。

  与此同时,丽水文化产业园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先行建成的莲都古堰画乡、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产业园等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未来蓝图,正在日渐清晰——随着“全国特色工艺品名品区”、“华东特色生态休闲养生首选地”、“浙江文化用品制造集聚地”、“浙西南创意中心”这四大高地的逐一打造,“一脉贯通、九区联动、多园呼应”的产业空间布局初现规模,工艺美术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等重点产业,将释放出越来越强大的乘数效应。

  创意制造 撬动“微笑”两极

  2015年初,在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铅笔文化产业园区内,久灵笔刷有限公司负责人沈从仁兴奋地展示着公司在法国巴黎东西方国际艺术展上获得的创新设计奖证书。这是对沈从仁从铅笔制造业跨界化妆品行业,并完美融合时尚创意的重要肯定。

  这些年,庆元铅笔产业发展迅猛,像久灵笔刷一样声名远播的制笔企业不胜枚举。2015年,铅笔产业成为庆元面临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下的“一枝独秀”,实现逆势高效增长。截至2015年底,庆元规模以上铅笔企业11家,总产值6.71亿元,产量30多亿支,占全省的50%,占全国的15%。

  17年来,庆元铅笔产业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弱到强、从贴牌到自创品牌,一举完成了从铅笔生产到“中国铅笔第一镇”的华丽蜕变。破茧成蝶的背后,是企业越加注重产品研发与品牌内涵,并以文化创意为引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点燃并燎原的星火。

  众所周知,制造业的战略环节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营销。对于文化制造业而言,文化创意的力量,能够让丽水文化产业“微笑”起来,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

  目前,丽水文化制造业将“文化”进一步延伸融合,更多地运用文化元素、创意思想来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将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文化创意等因素渗入战略环节,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童话云和,木制玩具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近几年,云和木玩更加注重与文创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发掘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和动漫、幼教、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通点,不断提升拓展木制玩具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开拓云和木玩发展的新空间。

  华容道、孔明锁、九连环……动画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央视播出后,云和丹妮玩具公司配套开发的系列木制玩具迅速热销,当年便让这家企业销售额翻了一番。和信玩具公司更是大胆投资拍摄木偶动画片,直接涉足动漫制作,片中的木偶、道具和场景,都是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打通动画片创意制作、衍生产品后续开发、市场培育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

  2015年,云和县木玩年产值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10.94%,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8.86%。这个浙西欠发达山区县,已不仅是木制玩具生产出口基地,更已成为木制玩具文化创意的发展基地。

  从打造摄影之乡、摄影之村,到创作精美绝伦的文化舞台剧,再到各县(市、区)文化创意园的兴建,丽水文化创意正以无形之力推动文化产业谋求更大发展。

  打造微笑曲线,提升研发营销能力和产品科技文化含量,借助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实现经营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进步——这已成为丽水文化产业谋求转型升级的首选路径。而丽水成千上万的文化人则用心去生产精品力作,通过内容上的精耕细作创造产业价值,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之道,以“文化+”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

  “互联网+”再造新生机

  去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与会人士达成共识:文化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预计未来3到5年将出现10家以上的千亿元市值企业。

  这样的判断正是基于“互联网+”概念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既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力、生产力不断增强,又不断变革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从而带来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新业态。在“互联网+”热潮中,丽水文化制造业正致力于开发新的市场蓝海。

  “只要一有空,我就会自己动手,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又或者画些造型复杂的设计品草图,然后研究着一步步如何做出成品。”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江黎丽,成为搭上“互联网+”快车的首批创业者,如今她将个性DIY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龙泉青瓷界,像江黎丽这样的青年艺人为数众多,他们都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崭新舞台。目前,龙泉市已在青少年宫、中国青瓷小镇建立了2处DIY体验点,在市中职校建起了青瓷DIY创意体验一条街,并推出了200余个青瓷定制服务网店和实体DIY体验店,依托由青年青瓷艺人、专业技术人才、市中职校优秀教师及网商、供货商组成的导师团队伍,为在青瓷DIY体验点体验的游客以及通过网店和实体店购买青瓷产品的客户提供青瓷知识介绍、设计指导、制作完善等个性定制服务。

  “互联网+”的应用,不仅是通过互联网扩大了销售端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普及了互联网思维。

  曾受礼品市场需求萎缩影响而导致产业产值有所下滑的青田石雕业,近年来的规划里显示,将积极借力电子商务形成新的增长点,更加主动引进电脑设计和新型雕刻机,推广自动化生产工艺,瞄准日用品、旅游品和文玩产品,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小而精”产品。

  在多数人眼里,文创产品是创意设计的结晶,是“高大上”的代名词。然而,“互联网+”有着将“高大上”转化为“接地气”的神奇魔法——既让传统文化产品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也让传统文化制造业有了新的产品价值。

  仔细打量近年来丽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博物馆的衍生品,还是旅游商品设计开发,都在积极探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让许多原本曲高和寡的文化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把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这是一个允许创意天马行空的时代,只有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生机,互联网给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强大能量。”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马根深看来,当“互联网+”与文化相遇,为网络虚拟产品到真实产品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大量机会,这也是丽水文化产业再起航和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站在归零翻篇的新起点上,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