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省特级教师是如何炼成的?
12.01.2017 20:33
本文来源: 教育局
在采访中,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笑着说,特级教师不光有省级,还有区级。上城区从几年前开始设立区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至今出炉了四批区级特级教师,第五批马上要开始评了。近年上城的省特基本是从区特级教师库中走出来的,比如蒋军晶老师等等。
“评选走的流程和省特评选一样,提前四年或者八年为省特做储备,让优秀的教师更早地去经历评选的过程,教案的设计,有一种非常感性的准备,才能过五关斩六将。”王莺介绍。
为了推动教师的成长,上城区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级干部、名优教师的考核与奖励。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名优教师和校级干部的培养,实施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名校长工作坊、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未来名校长培养计划等项目,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引进省(市)外优秀教育人才。
截至目前,上城区有省特级教师37人,区特级教师23人,省、市教坛新秀424人,市学科带头人53名,市名校长培养人选17人,区学科带头人169人,五阶段骨干教师869人。名师云集,这也为上城打造“教育金名片”提供了纯度保障。
为教师成长搭建多维生长台
王莺说:“只有奖励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专业的成长中,感受到幸福。”
名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发挥他们影响力,培养出教师的后续力量?上城区以省特级教师为“尖端”、区特级教师为“高端”、区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五阶段”获奖教师为基础的“四级人才梯队计划”应运而生。
根据业务能力和班主任水平等级划分的多级人才梯队,是上城名优教师培养体系的一个“多维生长台”,那么根据教龄长短划分的“五阶段”获奖教师助力计划,则是名师成长的“基础平台”。“新苗奖”“新秀奖”“能手奖”“风华奖”“红烛奖”,各教龄段教师都有舞台和前进动力。
“比如风华奖的老师,我们为他开通教师绿色通道,如果他看重了某个培训项目,想去上海或者别的地方学习,我们和校长要对他无条件的放行,这种机制促使老师从‘你要我去培训’转变为‘我要去学习’。”王莺说。
另一方面,在上城有60多位获得市级教育教学类称号的老师获得教师自主研修资助,前往英国、美国等知名院校脱产研修,最多获得10万支助。“我们的英语老师花半年时间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体育老师到法国学足球教学,这些都是我们激励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王莺补充。
为助推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帮助学校与教师“著书立说”,上城推出资助出版成果的“金穗”计划。截至目前,“金穗”计划资助教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图书近30本。
上城实施了一系列教师幸福计划。区委区政府给予人才专项奖励经费,用于激励上城区各级各类名优教师和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包括了青年教师公寓、24小时点餐服务手机APP、“享餐会”、“心相约”、“关爱教师十大行动”等等计划,正在逐步实行。
为冲省特 激活教师培育机制
下城区为培养省特等尖端人才,也在三年前创设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机制。
名师智慧空间站是其中之一,以省特级教师领衔,目标是培养领军人才,培养名师。
唐西胜是下城区在2008年引进的省特,曾担任大成实验学校校长,2011年开始担任下城区教育教师学院院长,主要负责教师的教学研培训。“三年前,我也开了一个‘双新’名师空间站,成员都是教龄在三年以下的年轻老师,目标是将这些老师培养成教坛新秀。”这些年轻教师来自下城区不同的学校,从教科目不一,唐老师的任务是对年轻教师进行师德、成长动力、教学技巧和平台资源整合,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帮助。
目前,在师德方面,有的年轻老师已成立了“小候鸟”驿站,自费出资为留守儿童开发课程,帮助他们“学在杭州”,教学从讲课式向体验式转变。在教学方面,青蓝小学的语文老师蔡静等在国家级的课堂比赛中频频获奖。
名师智慧空间站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解决了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下城区创设新锐青年骨干教师、新锐后备干部、新锐名师,为未来的省特评选做储备。通过系统化的培养,全方位地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第十一批省特级教师苏建强是第一届名师智慧空间站的学员,他的导师是省特张晋红。“学到的更多是一种思考,更多的时间和省特一起磨课学习,比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可能会有哪些疑问,原来的课有哪些疑问,去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苏老师认为最大的心得是,作为老师必须有特别的思想,学会思考,与别人与众不同。“我专注于在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教学的方法,较早地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苏建强校长举例,如何用一次函数去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有用,为生活服务,他当时的教学案例至今还让一些年轻老师们眼前一亮。
本文来源: 教育局
12.01.2017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