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市66余万亩生态公益林年产生效益13.8亿元
眼下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无论市民在城区各大公园晨练,还是走进山区农村到处都能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生态公益林,呼吸着新鲜空气,亲身感受到生态公益林建设带来的无穷魅力。据市林特总站负责人介绍,生态公益林在水源涵养、净化大气、美化环境、乡村旅游开发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奉化市早在2001年起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束了森林生态效益无偿使用的历史。2003年,率先在亭下库区把15.37万亩山林划入生态公益林,后来又把横山库区14.58万亩山林划入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至今,全市生态公益林已达66万余亩。全市配备了221名专职护林员,加强生态公益林巡查,发现有人盗伐林木从严处理。凡是在生态公益林内,禁止砍伐树木和垦荒种植,防止水土流失。生态公益林大多分布在江河源头、水库、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易发区、沿海一面坡等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该市采取封山育林和绿化造林等多种措施和途径,保护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全市共封山育林50多万亩,抚育中幼林1.7万亩,有效地提高了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10多年来,奉化市有县级以上生态公益林662016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9473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63506亩,宁波市级生态公益林229792亩,县级生态公益林29245亩。去年,共发放公益林损失性补助2000余万元,惠及2.5万余农户。全市森林面积净增6.05万亩,增幅5.03%,森林面积达到126.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66%。
昨天,笔者穿行在溪口镇斑竹茂盛的生态林区,在树林里的飞禽走兽随处可见,自然环境明显恢复。随着森林景观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奉化市已先后在溪口斑竹、裘村等地建立起3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从而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明溪村一位村民告诉笔者:“过去山林缺乏保护措施,有的山头光秃秃一片。现在不同了,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连大城市的游客都非常向往。”
奉化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村和当地村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目前全市建有溪口、黄贤、斑竹、柏坑、富硒谷、金峨山等6个国家级、省级和宁波市级森林公园。今春以来,不少游客都是冲着山乡美景而来,滕头、黄贤、林家、岩头、柏坑、西畈等村的游客纷至沓来。每当周末,这些村和农家乐自驾游的游客爆满,不少农家乐到了中午吃饭时候出现一桌难求的现象。这几天来,前去林家、新建、沙堤、西畈、三十六湾等村赏桃花、油菜花和名贵花卉的游客一拨接一拨。今年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5万余人次。
随着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扩大,生态功能效益日益明显。据相关专家测算,全市生态公益林静态储存碳10万余吨,年释放氧气26.92万吨,吸取二氧化碳37.02万吨,相当于9万吨标煤或72.3万升汽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水源涵养、固碳、吸氧、减灾、生态旅游等年产生效益可达13.8亿元。 (奉化市农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