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6月1日报道:浙江省幼儿入园率达到98.9% 3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208.34亿元,年均增长15.7%

02.06.2016  04:37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与每个家庭休戚相关,特别是实行二胎政策以来,更被社会所广泛关注。浙江省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如何?适龄幼儿的入园率究竟有多少?幼儿园的布局是否合理?学前教育还存在哪些“短板”?在“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记者从浙江省审计厅找到了解答。

据悉,今年上半年,省审计厅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回应老百姓关切,组织11个市、53个县(市、区)审计局,投入76个审计组、200余人的审计力量,首次对全省学前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大规模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表明,自浙江省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财政投入连年增长,教育资源基本满足需求。2013至2015年3年来各级财政投入208.34亿元,年均增长15.7%。目前全省在园幼儿190.05万人,入园率达到98.9%。二是资源布局规划趋向科学。现有64个县(市、区)将幼儿园布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3年来全省新建幼儿园900所,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布比较合理。三是多元化办园体系初步成型。现全省有幼儿园10342所,其中民办幼儿园有6949所,为全省68.5%的在园幼儿提供了服务,形成了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合力办学的格局。四是办园质量有所提升。3年来共取缔无证园1265所。目前全省专任教师12.4万人,持证率为85.4%,提前达到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据了解,本次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浙江省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经费投入、规划布局、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努力为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把脉开药。几个月来,全省各个审计组深入一线,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幼儿园等方式,充分听取教育部门、幼教工作者、家长等各方意见建议;选择抽查公办、民办高端、民办普惠,以及小学附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等多种幼儿园样本,最大程度反映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需求。各地审计组还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分析发现系统性、普遍性、区域性问题。

从审计调查初步反映的情况来看,对照省委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学前教育仍然是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还存在着地区间差异较大、不均衡性比较突出,因缺乏公平的成本分担机制,制约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和发展等问题。全省审计机关将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精神,发挥审计特有优势,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做好参谋助手,推动省委“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决策的高效落实,使老百姓有更好的满意度和更多的获得感。(张韧成、何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