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0多万人出国留学 40多万海归
杭州实践“四维”创新创业平台帮助海归创业
本报讯 “按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有40多万高中生、大学生等人群出国留学,但每年留学回来的人数也有40多万,出去的人数和回来的人数已经相差不多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就业群体。
“目前,在海归创业的各项支持政策中,大多是针对已取得一定成就的高层次海归,如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对刚学成回国的‘80后’、‘90后’创业则关注不多,而这一群体恰恰是每年40万海归大军中的主力军,占总量的近80%。”浙大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叶映华教授说。
昨天,浙大主办第二届公共服务国际研讨会,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等单位承办。国内外公共服务理论界与实践界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其中一场分会,重点围绕百姓关心的“就业创业服务”展开讨论。
叶映华主讲新生代海归创业的问题,研究的是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后3年内回国的“80后”、“90后”们如何更好地实现创业和就业。
“这些新生代海归在外语能力、国际化视野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国内社会关系网络部分断裂;同时,在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逐年提升的背景下,他们相较于本土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叶映华说,她正在一个个收集数据,目标是通过研究,总结和提出一些细化的政策支撑。
杭州市创业陪跑扶持基金会创始人、国家级创业导师朱明明则提出了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四维(高校、政府、企业、学生)协同”创新创业平台。
“现在国内的创业创新平台,大多是以某一方或两方为主体来发起。但国内每年大学生毕业加上海归回国人数有近千万,要解决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需要四方携手联动。
“四维理论在杭州已经践行了几个方向。比如‘小基金大生态’,通过公益陪跑基金的形式来实现四方携手,带动创业者联盟、导师联盟、投资者联盟以及创业空间联盟等形态,打造一个新的模式;比如‘中国好创客’大学生创业实训挑战赛也是四维协同,特点是重心不放在寻找项目,而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训相结合。
“我建议,今后高校、政府、企业、学生四方要更多地共享信息、数据,并建立合理规则,保障协同机制良性运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比如杭州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创业马拉松’这样的活动,拉动更多人了解和加入具有杭州特色的四维协同模式。”朱明明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魏奋 通讯员 王雅秋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