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杭州"12345"机动车管理类问题投诉最多 部门推诿突出
浙江在线4月10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陈佳 编辑/王霄瑜) 作为全国最早采用“12345”特号的城市,最初的口号“12345,有事找政府”早已落到寻常百姓家,新老杭州人遇到难事愁事都习惯了拨打12345。
今天下午,杭州市政府召开2014年“12345”办理质量情况通报会,通报了2014年市“12345”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363633件,同比上升30.80%。其中答复处理192968件,占53.07%;交办处理170665件,占46.93%。
“限牌限号”促使机动车管理类列成首热问题
纵观2014年的投诉内容,热点问题受政策影响排位发生了变化。2014年,新老杭州人反映的五大热点问题分别是机动车管理、违法建筑、村务管理、社区管理、拖欠工资。其中,受机动车“双限“政策影响,机动车管理类总量飙升一倍,年总量达26624件,占7.31%,首次成为热点问题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各网络单位共承办192174件,同比上升29.33%。其中,区、县(市)承办量前五位的分别为余杭区、萧山区、西湖区、江干区和下城区。市直部门前五位的分别为市城管委、市交警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市公交集团。
虽说承办量上去了,但丝毫未影响办结率。根据权威统计,去年市“12345”反馈率、办结率均在98%以上。群众评价满意率较高的单位有:富阳区、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社保局、桐庐县、市水务控股集团等。
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情况突出:
主城区一村想装个路灯 5家职能部门都出具政策表示“不归我管”
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过去承办过程中的不足。首先重复投诉居高不下,违法建筑类重复投诉率高达45.84%,无照经营重复投诉率43.32%,在重复来电中,过半都是市民针对处理结果未落实或者不满意而继续反映的,除去部分市民诉求不合理外,重复投诉率更客观地反映出了首次解决率不高的问题。
为何首次解决率不高?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职能部门对责任边界上的难事、烦事相互踢皮球,职能部门经常“兜圈子”、“打转转”后又回到了原点。主城区某村多年以来就存在投诉路灯安装问题,经“12345”受理后,先后向5家主管政府单位交办,各单位均出具了相关法律政策将问题转至其他单位,导致该路段至今没装路灯。
在办结受理问题时,职能部门蜻蜓点水的处理意见也是导致首次解决率不高的原因。市中心某老小区居民史阿姨(化)去年一共打了293次电话,投诉小区有人饲养鸽子引发环境脏乱差以及禽流感隐患,但是由于有关部门多以劝导为主,且对违章搭建鸽棚等处理并无威慑力,导致史阿姨和邻居全年都在投诉同一件事情。
后续处罚虎头蛇尾、隔靴扰痒:
模式化回复、点到为止的处罚 导致办结问题得不到长效管理
近年来,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活动的不断深入,群众反映中关于水泥厂、采矿厂、石灰厂、电镀厂、水晶厂、炒货厂、养猪场、煤场、小作坊随意排放污水、排放恶臭废气、黑灰粉尘的问题越来越多。市“12345”交办后,职能部门通畅模式化反馈,还有一些问题交办下去,甚至有了统一的回复格式:已立案查处,责令停工,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后续将按相关处罚程序进行处理。
市“12345”去年组织了多次现场暗访踏勘,发现接受过处罚的或正在接受处罚的企业作坊照样生产,环境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制止。
会议要求,下一步市“12345”要按照“职责法定、权责一致、边界清晰、运行高效”的原则,深化细化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力边界和责任边界,防止推诿扯皮“踢皮球”。要梳理5次以上重复来电,落实事权单位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并提出终结意见。同时对求决类来电,由承办单位百分之百回访,“12345”后台建立回访录音电话,重点对群众回复不满意件、保密件等回访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