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镇的民俗“跳魁星” 期待传承
孙桃忠和上世纪80年代制作的魁星
浙江在线03月18日讯 魁星叫文曲星,因是北斗七星之首而得名。自古以来魁星有两种,一种叫文魁,另一种叫武魁。文魁主管文官考试,武魁主管武官考试。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都由文魁点出。
每逢重要节日,龙门古镇会以“跳魁星”(又称“跳馗星”、“魁星点斗”)的方式,表达对青年学子刻苦学习、得中高魁的祝愿。传统的龙门“跳魁星”舞队一般由敲大锣、锣鼓队、盘灯、七星灯、背魁星、魁星舞者和脚夫等20人组成。
孙桃忠,今年48岁,他是龙门古镇七村人,现在在龙门古镇旅游公司上班。2013年,魁星舞者孙桃忠,被评为富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魁星”代表性传承人。
“我父亲是村里魁星舞队里的敲锣人,我16岁那年开始跟着舞队里的孙师傅开始学跳魁星舞。孙师傅力气很大,年轻时能挑300多斤的担子,他对我也很严格。”孙桃忠说。
传统的魁星整个架子、头、身体都由铁丝编制而成,有40多斤重,训练的时候很苦,手掌被磨出血泡,跳的时间过长,累倒是经常的事。而且魁星舞者必须是双手举着魁星跳舞,不能用腹部抵着魁星,跳一场魁星舞从点斗、请帽、抢帽、得中高魁四个环节需要10分钟左右,用木杆撑着40多斤重的魁星,舞者需要将它一直举过头顶,踩着锣鼓的节奏,这不仅是一支舞蹈,还是一门体力活。
“这个魁星是上世纪80年代时做的,一个做得好的魁星可以用30年。”孙桃忠指着身边的魁星说。孙师傅告诉笔者,当年在做这个魁星的时候,光用铁丝编魁星的头就花了20多天,师傅们感觉编得不像就拆掉重新编,因为师傅们对魁星心存敬畏,所以做得很认真。孙师傅告诉笔者,魁星做好后到龙门寺祭拜过,每次正月表演结束后魁星要再次祭拜,然后存能放到仓库。
孙桃忠说:“我做了三年学徒,之后开始担任舞队的魁星舞者。当时,我们舞队开着一辆拖拉机,载着锣鼓等道具,整个富阳范围内都去跳,最远还到过诸暨。舞队人最多的时候有30多人。从2006年开始,传统的魁星舞就不出去跳了,而是重新编排,在再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元素,在龙门古镇旅游公司的戏台上为游客演出。”
娓娓道来:
龙门魁星的传说
在龙门古镇流传着一个关于“跳魁星”的传说,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74岁的孙文喜告诉笔者,相传文魁是皇帝的妹妹即一国之公主,长相奇丑,满脸斑点、塌鼻子、阔嘴巴、青面獠牙、又是个跛脚。这位公主虽然长相十分难看,但她的文才很高,可还是成了一个嫁不出去的姑娘,这下急坏了皇帝哥哥。一天晚上,皇帝梦见了天庭玉帝老爷,玉皇大帝告诉他:“你这位公主是天庭文曲星下凡,是难得的人才。”
第二天,皇帝问他妹妹:“脸上满脸斑点代表什么?”她答道:“麻面满天星。”“跛脚的作用是什么?”她又巧妙地答道:“独脚跳龙门。”
皇帝哥哥听了十分高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口谕:今后殿试三甲考试由他妹妹掌管。此后,她点出的状元、榜眼、探花个个效忠皇上、为国出力,为国家兴旺、百姓安康费尽了心机,公主因此深受文武百官的爱戴。后来这位相貌奇丑的公主嫁给了一位状元郎。
“龙门古镇早先在同兴塔建有魁星殿,专供读书人朝拜。跳魁星时配有七星灯,代表北斗星,还有‘状元及第’牌灯数面。每逢春节、孙氏大型活动都要跳魁星,农户也会出钱请魁星到家中堂前来舞,若谁家的孩子要上学读书,就要接魁星,意味着在这文曲星的照应下,孩子今后能学业有成、功成名就。跳魁星是集祈福和娱乐于一体的龙门民间民俗文化节目。”孙文喜说。
每逢春节或孙氏大型活动时,老百姓围着右手拿着状元笔,左手拿砚台的魁星爷,随着阵阵鼓乐摆出点状元的架势,把福祉带给人间。
魁星舞者孙桃忠告诉笔者,“魁星舞”变化甚多,舞蹈要求热闹而有序,只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跳。“但是看到观看的老百姓开怀大笑,我就非常开心。”孙桃忠说。
让传统保持原味
但创新不能停止
“从2006年开始,魁星舞被龙门古镇旅游公司纳入了民俗表演项目,平时双休日一天有三场魁星舞表演,平时每天也有两场表演。”孙桃忠说。
目前,龙门古镇舞台上表演的魁星舞在传统的基础增加了创新改编。传统的魁星有40多斤重,跳起来确实费力,现在改良后减到10多斤重,服装和脸谱都没变,在舞蹈的跳法上有改进,不再是双手举着魁星跳舞,而是用双手抵着腹部跳魁星。并在传统的魁星步伐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步伐。
传统的魁星舞没有旁白解说,只有锣鼓声,不懂的人不知道在跳什么,而现在创新改编后的魁星舞不仅配了灯光音效,还配了旁白和解说词。台下的观众一听就知道魁星舞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还增加了“抛状元笔”环节,与台下观众更好的互动。
“每次演出魁星舞,到了互动环节,台下就非常热闹,有些孩子还会因为抢不到‘状元笔’哭鼻子。很多人都渴望抢到这支笔,可见魁星在老百姓的心里分量还是很重的。”孙桃忠说。
“跳魁星”原本音乐节奏均匀,没什么变化。这种音乐听久了会觉得很单调,后来由孙桃忠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做了一些改编,通过符点、空拍等,丰富了节奏,让整支舞蹈保持新鲜感,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正如孙文喜老师说的,“创新改编后的魁星舞不仅减轻了舞者体力上的压力,同时也丰富魁星的人物形象。”
传承呼吁:
我愿意免费传授
2013年,孙桃忠被评为富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魁星”代表性传承人。“前几年,老一辈跳魁星舞的人都走了,现在龙门古镇会跳传统魁星舞的只有我一个人,目前也后继无人。”孙桃忠语气低沉地说到。虽然“跳魁星”已经有了创新改编,但是孙师傅希望传统的跳魁星还是有人能继续传承下去。
“去年,我们公司有个保安想跟我学传统的魁星舞,单教了几天,他就推说太辛苦,不要学了。确实,传统的魁星舞里的魁星有40多斤重,而且学会了也不像以前可以出去跳魁星赚点钱。所以很少有年轻人想要学这门技艺了。”
孙桃中告诉笔者,如果有人想学传统的魁星舞,他就会免费地教。一是传统的魁星舞有它的历史研究价值,二是传统的魁星舞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说如果他不在了,就只剩下一些图片和音像资料,而没有真人现场的舞蹈就太可惜了,第三他不希望祖辈传下来的这项独特的舞蹈在他手里失传了。
(本文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