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浙江交通“黑科技”:这条路可以自己除冰融雪

06.02.2017  12:30
  每逢春节前后,寒冷天气带来的冰雪灾害,不仅为大众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更对公路养护工作有着严峻考验。以浙江省为例,交通部门每年因雨雪灾害天气都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试想一下,今后的大雪天里,养护工人们或许丢掉扫帚,停下除雪车等工具,只需在办公室里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实现云端的自动化除雪……
  好消息大放送!这个新的革命性“武器”已经出现啦!
  近日上午,在东阳218省道(东仙线)35K+200(徐宅东山村)附近的公路上,浙江省内第一家由浙江大学与金华公路局联合开发的科研项目——“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正在安装施工,约6位专业技术人员正忙着安装“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研究”相关仪器设备,作为公路科研项目试点之用。
  据负责该项目的东阳公路管理局副局长、总工刘倞介绍,由浙江大学和金华公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山区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项目落户东阳,这在全省还尚属第一家。
  该科研项目分为内场、外场两部分。
  试验路外场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单元、遥感路面传感器、六要素天气传感器、路基温度探针传感器、红外视频摄像机及室外防护机箱和立杆组件、太阳能供电等。
  外场采集数据通过通信端口,传输给内场的智能监控中心和管理软件平台,进而展现数据内容,并连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到详尽的融雪化冰资料后,根据分析出的结果,对恶劣天气的公路路面进行预测与融雪控制。
  该项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可通过一种受控的专设监控设备,测知冰霜天气状况。
  当天气达到结冰条件时,这套系统将通过在道路上喷喷淋化学冰点抑制剂,防止冰的形成。其主要原理主要是在公路关键位置,预先喷淋化学冰点抑制剂即融雪剂,以防冰的形成,及时控制结冰条件。
  由于东阳境内有S218东仙线、S217东永线、S211诸东线和S310嵊义线等4条省道,约计140余公里,昼夜车流量在3至7万辆左右,且弯多坡陡,每年冬、春季节受雨雪冰冻影响,车辆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对省道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东阳公路部门积极想方设法,先后动用推雪车、高压洒水车、撒盐除雪车等抢险工具,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此,东阳公路部门于去年11月份开始引进“路面抗凝冰”技术试验和这次“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科研项目。据留美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的邱博士介绍:“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科研项目,在国外已有先例,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广泛使用。
  此次东阳实施的“公路动态感知及融雪化冰关键技术”科研项目试验点长约50米,项目同样适用于省道、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如成效理想,将在冬、春季节“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推广应用,可确保“雨雪冰冻”条件下道路交通畅通无阻。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