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长潭水库作为台州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黄岩区历年来高度重视长潭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源地安全,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长潭水库连续四年保持水质达标率100%,位列全国6个I类水库之一。
一、科学谋划,建立长潭水库保护长效机制。
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长潭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2010-2030)》,并经市政府论证通过付诸实施。出台《长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申报开展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编制《台州市黄岩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修编方案》,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调整长潭水库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增加长潭水库准保护区划分。开展《长潭水库生物量调查、农药化肥使用量结题报告》编制,对水库浮游生物以及库区上游农药化肥使用量进行调研,提出合理化的生物调控措施。一系列规划、方案的实施为长潭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库区环境综合整治。
已完成长潭水库库区上游宁溪镇等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132个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库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75%,已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行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委托4家有资质的第三方运维公司进行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库区基本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的环卫一体化机制。全部取缔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工业排污口和库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在库区全面推行使用无磷洗衣粉。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治理,在库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万余亩、农药减量增效技术2万余亩。推进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瑞岩溪生态湿地工程,同时,投资5.13亿元,启动柔极溪等其他7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物群落结构调整、森林资源保护、封库禁渔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在长潭水库上游及周边封山育林12万亩,人工造林8000多亩,治理库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约23平方公里,库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达到46.8万亩,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其它迎水面区域地面植被覆盖率分别达80%和98%。推进库区生态移民,截止2013年7月底,库区38米线高程下房屋全面搬迁完毕。加强铅锌矿尾矿治理,专门设立铅锌矿尾矿库管理站,规范尾矿库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每周对坝体进行检查,每季度对坝体位移和浸润线进行观测,遇台风雨季时实行24小时监管。
三、防控结合,突出抓执法监管和预警能力建立。
强化执法检查,专门成立由40人组成的长潭水库行政执法大队,多次组织水利、环保、海事、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库区范围内烧烤、农家乐、非法竹筏、非法垂钓捕鱼、非法沙场、拆除违法建筑等各类违法行为。提升预警防范能力,市政府出台实施《长潭水库水质预警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一级预警(红色)”和“二级预警(黄色)”分级响应流程,并明确相应的排警措施。建立健全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和巡查监测制度,投入360万元建成长潭水库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对柔极、永宁、上垟、小坑、象岙、桐外岙、日溪等7条入库溪流开展全分析,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提高库区道路防护能力,投入843万元建设库区38米线沿岸防护栏,全长80公里。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印发《台州市黄岩区长潭水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成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每年定期开展长潭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备用水源系统,投资近1.5亿元,建立佛岭、西溪水库联合备用水源管线,实现应急供水切换。
四、创新机制,切实维护库区生态环境。
建立长潭水库生态补偿机制,市政府建立了每年不少于1800万元的长潭水库库区补偿资金,并在2012年出台了长潭水库生态补偿资金增长方案,确保每年环比增长资金数额,“十二五”期间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2221万元。制定科学考核办法,出台了乡镇街道分类年度考核办法,库区乡镇(除宁溪外)不进行经济方面指标的考核,加大生态指标的考核力度。实施退耕还林,对长潭水库库区38米线以下1920亩耕地采用“以租代征、退耕涵养”方式,全部进行退耕还湖,涉及库区沿岸村庄53个,库区群众4070户,每年租金就达到2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