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梅《父亲的后视镜》赢好评,“文学浙军”展现强劲实力

13.08.2018  19:32

  “文学浙军”再发力。8月11日,中国最高文学奖项之一——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浙江作家黄咏梅的作品《父亲的后视镜》获短篇小说奖。这是浙江作家首次在这一奖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此外,另有3篇浙江作家的作品进入该奖的各奖项提名名单,展现了“文学浙军”的强劲实力。

  《父亲的后视镜》发表于《钟山》2014年第1期。小说以女儿的视角,讲述一位父亲从当货车司机养家糊口到退休颐养天年的人生故事,凸显了置于亲情中的人伦关系与人生过程。父亲的大半个人生,从车上到路上,再到水上,数十年的生活在人生后视镜中就像一个渐行渐远的小点,而小说以“父亲生于1949年。”这句话开篇,从这个小点不断倒叙,一个平凡的人生就此铺陈开来。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鲁敏说,本届短篇(含小小说)的参评作品量在各文体中是最多的,可见近几年短篇创作的活跃与丰盛,老将常推佳作,新荷出手不凡,中坚更是繁花满目。其中,黄咏梅的《父亲的后视镜》构思妙谐,犹如一幅潇洒倒展的长轴,以退为进、似后实前,充盈着人生长路中的爱与智慧。

  “获奖是对写作的一个鼓励。这篇小说是我定居杭州写的第一篇小说。浙江的文化氛围特别好,我会继续在纯文学的道路上坚持下去。”黄咏梅说。她出生于广西,曾居广州,现居杭州,从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在《人民文学》《花城》等杂志发表小说百余万字,曾获《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新人奖、汪曾祺优秀文学奖等。现任浙江文学院副院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获奖小说有着浓郁的“杭州风情”。小说的创作,源自黄咏梅初到杭州时在运河边的偶遇,一名老者在运河里惬意游泳,与往来船只自如交错,亦不理会岸上人的责怒。在黄咏梅看来,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者,他的自在生活状态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时代变迁和一座城市的人文发展,“在杭州这个既不断向前发展却又安静的城市,在不断向远方奔流的运河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步音,亦感受到浙江作协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作为一名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我想说,要做一个在日常生活里聆听时代步音的作家。”黄咏梅说,她的创作聚焦当下这个时代的都市人生、奋斗情怀,以及激情梦想,如《负一层》里女阿甘、《瓜子》里的保安开成鳖、《骑楼》里的空调安装工人小军、《草暖》里的家庭主妇草暖、《多宝路的风》里的西关女子乐宜、《勾肩搭背》里的樊花、《把梦想喂肥》里的“我妈”,这些林林总总的平凡人构成了她小说世界里的人物群像,在她的笔下,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常态中传达出丰富的人性、诗性的情怀与俗世的温暖。目前,她正在着手写一个小长篇小说,主题是关于新时代下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名单中,浙江作家有四部作品入选,除了黄咏梅的《父亲的后视镜》外,钟求是的短篇小说《街上的耳朵》、东君的中篇小说《空山》、陈人杰的诗歌《西藏书》,前三部均为中短篇小说,这也反映了浙江作家在国内小说创作领域具有相当的实力。前不久,由省作协牵头出版的“浙江小说10家”丛书,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浙江省优秀小说家的整体创作实力,其中就包括本次入选提名的3位作家。

  打造“文学浙军”,讲好浙江故事。据省作协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重视文学创作的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中青年实力作家的培养扶持力度,通过“浙江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和“浙江记忆”文学书系创作项目,引导我省作家深入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当代现实题材和浙江本土题材,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如长篇小说《回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2部作品获省 “五个一工程”奖,23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57部作品入选省委宣传部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项目,还有110余部作品在全国其他重要文学评奖中获奖或列入重要文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