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 结缘乌岩岭

21.03.2016  13:29

   浙江日报3月20日报道 (记者 陈庆港 通讯员 郑方东 摄影报道)陈双林端着搅拌好的饲料走近鸟笼时,站在横木上的3只黄腹角雉立刻飞扑过来。

  3月,黄腹角雉进入发情期。在位于泰顺县西北部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饲养员陈双林发现一只雄性黄腹角雉羽冠两旁的那对翠蓝色的肉角已经耸起,所以她特意在饲料里添加了些它爱吃的食物。

  发情时的雄性黄腹角雉面孔会变得鲜艳。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产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腹部黄色,雄鸟发情时头部出现肉角,故名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自然繁殖率极低,再加上栖息地急剧缩小,目前已成为“鸟中的大熊猫”,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最濒危种”。

  2002年,黄腹角雉被用于邮票图案设计。

  1981年,乌岩岭发现黄腹角雉!我省这条消息轰动世界鸟类学界。

  乌岩岭位于泰顺县境内,这里云山叠翠、林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98%,很适合黄腹角雉栖息繁衍。1994年,乌岩岭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黄腹角雉的唯一专项保护区。自那时起,乌岩岭保护区开始了黄腹角雉野外种群监测,不断加强对黄腹角雉的保护与宣传力度,开展栖息地恢复重建,安装野外仿生人工鸟巢等措施,改善黄腹角雉生存条件。

  从2011年起,乌岩岭保护区开展黄腹角雉人工辅助繁育试验,目前已成功繁育20多只。

  一只刚刚人工孵化出来的黄腹角雉雏鸟。

  随着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保护区各种生物更加丰富,黄腹角雉的栖息范围进一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数量已由原来的几十只增加到现在的500多只(目前全球数量约为4000只)。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