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美丽杭州”
今年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宣布,2019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主场活动将于2019年6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与此同时,其他城市也将开展活动,合力推动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今年世界环境日关注空气污染,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工业界、社区和个人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共同改善世界各地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
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专题报道
杭州以生态环境优美闻名,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质量问题也日益突现。近几年确立了打造“美丽中国”样本的目标,努力实践“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思想,特别是通过服务保障G20峰会,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转折性提高。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并成为首个入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副省级城市。
杭州环境治理的主要经验是全面实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积极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首先是加强制度建设,并综合采取多重措施从严治理。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建立排污权分配和交易制度,率先出台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实行“零审批”;运用在线监测或监督性监测、刷卡排污、危废刷卡转运等手段,对列入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清单的企业实现水、气、危险废物等要件全监控。其次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重大项目带动整体环境改善。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将城市生态建设的理念融入整个组织体系中,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2005年启动生态市建设“1250”工程,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养殖业污染处理等12个重点领域每年各选取50个项目进行治理。持续推进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三江两岸”系列综合保护以及市区河道整治、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等重大生态工程。再次是转变发展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源。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关停转迁低散乱和污染企业。顺利关停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半山生产基地,率先建成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三无城市”。
应当看到,杭州在环境治理上的努力还需要继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应提升到以人为本和基本人权的高度。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总体上仍停留在非理性、表面化和缺知识的水平,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滞后。杭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到更高的层次,着眼未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美丽杭州”。
一是以人为本的态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化和法制化建设,用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除认真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相关法律、落实《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以外,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综合性条例和专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建立最严格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根据环境治理中的新问题如城市居住区农药使用等制定管理规定和确定管理主体。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转变认识立场,以人为核心,将管理和执法重点转向居民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是生产环节。
二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安全评价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建立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水、土、大气、森林、动植物种等要素为重点,建立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实行全面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是按照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重视空间管制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对规划进行科学研究,理顺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和空间基础数据“一张图”管理,严格实行生态空间用途管制。
四是创新运用环境经济政策,包括系统完善的财政、税费、价格、绿色金融、权益交易等经济政策,促进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隐形成本显性化。突出生态环境市场化供给体系建设,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境保护市场,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建立环境成本内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竞争力来源转移,即以节约资源技术作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引进和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以解决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发展新产业。
五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营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立法营造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的制度条件,并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防止发生设租—寻租现象。
六是突出生态环境治理透明化和民主化,提升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排污单位环境信息、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完善环境立法、执法、重大环境保护决策以及环境保护焦点事件公众听证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及第三方的环境管理或委托治理过程、绩效进行监督评价,保障公众对环境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采取差异化的管制措施,给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七是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建立持续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和GDP比重逐年递增计划。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建设。
八是全面推进大花园建设,加大城乡生态示范区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全域景区化。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城市,精心打造沿路、沿江、沿河、沿山、沿湖美丽走廊,构建“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全域大美格局。
九是重视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繁荣代表世界先进潮流的绿色文化。全面促进生态文化自觉,提高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构建全新的绿色文化模式,即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为支撑的社会文化模式,使生态保护具有真正的社会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